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的养老金收支怎么办?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如果我问你,对于中国来说,“中等收入陷阱”和“老龄化危机”哪一个更值得担忧,你会怎么选?
对于小巴来说,有一个相对简单的思路可供参考。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哪些?例如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人均GDP在3000美元上下徘徊;东南欧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人均GDP在7000美元上下徘徊;拉美的巴西、阿根廷,人均GDP几起几落。
图源:世界银行
陷入老龄化危机的国家有哪些?目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韩国。
那么你说,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发展路径,更像上面那些国家,还是下面的日韩?答案不言自明。
日本与亚洲四小龙,都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一点上,我们与成功者的相似性,远大于和失败者的相似性。问题是,高收入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而后几乎都陷入了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困境中。
因此老龄化危机,或许更值得我们担忧。(这只是一种思路,如果你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更应该担忧,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理由)
随着“两会”临近,养老的话题也频频出现在舆论视野中。
2月22日,人社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到从今年1月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县级统筹起步,直到2020年底,终于实现了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
在2018年—2021年,开始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由富裕省份向困难省份跨省调剂资金,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是全国统筹的先导。
以2020年为例,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7个省份上缴金额大于下拨金额,3个省份收支平衡,其余21个省份相对困难,需要支援。
上缴金额减去下拨金额
全国统筹相比于中央调剂,会在哪些方面更统一规范、更有保障,有待细则出台后的详细说明。
但通过统筹层级的提升,我们不难看出,区域性的养老金收不抵支,已经不是一县、一市、一省的问题。
老龄化程度还会持续加深,未来的养老金收支怎么办?
同样在2月22日传出消息,江苏省人社厅发布《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提到:
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
江苏,由此被视作第一个正式实施延迟退休的省份。
虽然是按照自愿原则,但这还是给上班族们带来了不小的内心冲击——该来的终究要来了。
其实在江苏之前,“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提到:
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延迟退休,会是解决养老金收支难题的好办法吗?如果延迟退休还不够,我们又该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教了几位大头,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中央调剂是养老金统筹的前提,之前通过中央调剂,地方把一部分养老金存入中央,通过中央来调剂各个地区的养老金,对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地区进行调剂分配。
而全国统筹,则是所有地区养老金逐渐统一、通行,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地区间,养老金收支不平衡,部分地区养老金收不抵支、部分地区养老金配置效率不高的状况。
当前,各地养老保险账户还没有打通,未来会逐步打通。预期依然遵循多交多得,少交少得的总原则,由于地区间交付水平各不相同,未来跨地区转接养老金可能需要遵循一定的折算比率来确定养老金享受等级。
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深入,未来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还会进一步恶化,地区平衡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态势。
解决养老金收支问题主要是靠开源,随着老龄人口增加,老龄人口对养老需求的提高,节流的可能性不大。
而开源主要是要将养老金和财政支出相结合,要通过财政补贴养老金,比如通过划拨国有资产的方式来充实养老金账户,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保“最终付款人”的责任。
另一方面是加大力度推动养老金投资运营,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金投资仍然相对保守,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类资产方面。
此外,延迟退休是一个减缓养老金发放的方式,但也只是减缓。
由于历史因素,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办社会”,部分人群未在退休前足额缴纳保险费,但享受了养老金发放福利,这部分历史欠账是目前缺口的重要原因。所以,国有资产作为早期的受益者,应成为补养老金缺口的首要资金来源。
事实上,国务院早在2017年起,就已经开始计划划转部分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基金,以扩大基金规模,保证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据当年的制度设计,划转对象为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
按照这一比例,国资股权划转规模大概在6.7万亿~8.7万亿元之间,未来待划转规模仍接近6万亿。
划转国有资本,并不是直接用于养老金发放,而是为了获得股权分红。那么,股权分红比率就很重要。
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分红率为16.1%,其中非金融企业仅为5.8%,低于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达到30%),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比如俄罗斯和印度的这一数字分别为50%和60%。
图源:泽平宏观
除了直接划转国有资本,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用于财政补贴养老金,也是可以考虑的渠道。
目前,我国国企利润上缴按企业类型分为五类,上缴水平在0%~20%之间。
近年来,国企利润不断增加,比如,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为26318.4亿元,同比增长5.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496亿元。但是2019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却只有3960亿元。
即使假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全部来源于国企,那利润上缴比例也只有15%多一点,低于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水平,更低于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新西兰、韩国等的国家企业,他们的上缴比例最高的达80%~90%。
我国的国企利润,大部分仍在国企内部流动,较少用于公共财政和改善民生方面。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有利于倒逼国有企业改革,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提高效率。利润上缴比例提高的部分,用来补充财政的社保和养老开支,有利于补足资金缺口,缩小贫富差距,从而使得全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以上观点首发“秦朔朋友圈”。
养老金是干嘛的?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本身来讲,养老金不存在“以收抵支”的问题,不可能寄希望于收的钱超过支的钱,来继续维持这套体系。一直以来,所有的社保制度都离不开财政支持。
再按照老龄化的趋势来讲,所谓的“收不抵支”是必然的。道理很简单,在长寿的影响下,交钱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越来越多,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一定是难以为继的。
老人排队领养老金
另外,即使是个人帐户式的养老金,受长寿的影响,领养老金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必然是难以为继的。
现行养老金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按人头算。但是现在这种方式还适用吗?我们看到,越是高利润的企业,越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雇的人很少,创造的价值却很大。而人力密集型企业正相反,雇的人很多,但人均创造的利润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用算人头的方式来收缴养老金,就没有体现出技术和资本的作用。
未来的养老金收支怎么办?可能有几种办法。
第一,为养老金制度增加新的要素,如资本的要素、技术的要素,改变现在这种单纯按人头来收养老金的方式。
第二,国企资产划拨。这是已经在做的,下一步国家还会继续做。
第三,关于延迟退休,实际上,单纯的延迟退休时间效果一般。西方国家从1990年代开始做这件事,做到现在也没有根本性解决,而且已经延迟不下去了,延到65岁、68岁、70岁,不能再延了。
不过借鉴各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我们可以实施自主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度,以此来赢取时间,推动养老金制度的创新。
最终的方案一定是制度创新,比如以发放国民基本年金代替养老金,再如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这些方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 | 木有药师 | 当值编辑 | 范程远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图源|VCG
从宏观趋势、职场洞察、热门行业出发
用数据为你解读未来2—3年的机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eb684bff821bd66fcb477bc4bae40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