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华:未来三线以下城市将成为新能源增量市场

2023-12-1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12月14日上午,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作了题为《向上、向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主题演讲。演讲中,陈士华就2023年1—11月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24年市场预测等作了详细解读。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关注。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我特别查了‘提振’的含义。我过去认为,‘提振’往往是一个产业不太好,才需要提振,查完了解到,其实是‘鼓励、支持’的意思,我们明年还将继续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陈士华表示。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1—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车终端销量1863.8万辆,同比增长6.7%。

汽车市场实现大幅增长,新能源功不可没,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汽车市场整体表现超预期

“今年注定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年。今年1—11月产量超过2700万辆,销售接近2700万辆。1—10月产销数据出来那会儿,我们还在想,还剩最后两个月,今年的增长速度超出了年初的预期,这样大家(车企)会不会放缓一下节奏?没想到的是,11月数据出来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很多车企由于年初制定的目标太高,大家在年底都有冲量的表现,12月又出现新一轮降价或与此有关。”陈士华介绍。

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内卷严重。3月份以来的价格下调让厂商利润明显缩水。《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虽然2023年1—11月乘用车实现6.7%的增长,但很多车企的感受却不太好,面临不小的盈利压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80538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总额3946亿元,同比增长0.5%,营业收入利润率却仅有4.9%。

“营业收入增长很快,超过了10%,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利润只增长了0.5%,行业的利润率只有4.9%。三四年前,整个制造行业的利润率大概是6%—7%。”陈士华谈道:“根据协会统计的重点整车企业的数据,今年的利润相比同期出现下滑。营收增长,利润却不好,这是很多车企面临的问题。”

要销量还是要利润,成为令车企头疼的选择。对此,陈士华建议:“国家制定综合战略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虽然今年汽车产业发展不容易,但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产业发展引领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其中,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7.2个百分点。

新能源、燃油车要两手抓

2023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几年,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仍是重点,但与此前有所不同的是,三线以下的城市将成为重点开拓的增量市场。

“我建议,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三线以下城市,包括县乡级市场。今年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倾向于三线以下的城市,包括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下乡等。大城市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了,但要在三线以下的城市发展新能源,就必须把充电桩做好,提前布局,这是未来市场增量的空间。”陈士华表示。

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燃油车,对此,陈士华强调,新能源、燃油车要两手抓。

“新能源汽车今年总体增长很快,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增长最快,去年还是以比亚迪为主,今年很多车企都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当然,燃油车并不是没有希望了,我们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应该稳定燃油车市场。当前,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传统燃油车还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非常重要的车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离开利润是走不动的,还是要靠传统燃油车支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陈士华表示。

目前,汽车行业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超过百家,但大部分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限。行业内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埃安等少数几家企业实现盈利,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对此,陈士华呼吁:“发展新能源汽车,车企加快探索新型盈利模式,解决盈利的问题。”

2024年销量预计增长3%

2023年国产汽车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增量,2024年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是否会延续?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还是有很大分歧的。有业内专家持乐观预期,预测明年汽车出口市场还会增长20%,甚至达到更高的水平。有专家持保守预期,认为能保住500万辆左右的出口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

车企方面,多位车企高管在本次会议上表示,相比2023年,2024年车市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更加内卷。

陈士华对于2024年汽车市场持积极预期:“从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情形来看,明年的重点应该是怎么来‘促进’国内市场的增长,保证国内汽车市场健康发展,实现3%左右的增长。我希望明年的市场能够更加健康平稳,能够不以价格作为竞争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是提高我们企业的产品综合竞争力,提高我们的品牌力。”

陈士华介绍,2024年汽车行业发展在宏观层面有三重利好因素。第一,宏观经济稳定复苏,回升向好。权威机构预测2024年我国GDP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可达5%。宏观经济的温和增长将有利于汽车市场的发展。第二,国家宏观产业和消费政策大力支持。宏观政策方面,我国仍然坚定不移地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第三,汽车产业热度不减。围绕汽车行业的技术、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给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另外,微观层面也存在多重利好因素。“汽车从传统的运输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的转变,刺激着用户的购买欲,有望推动汽车销量持续上升。”陈士华表示。

同时,随着自主品牌出海,新能源汽车出口将继续发挥带动作用。陈士华表示:“本土汽车企业品牌力不断提升,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中国品牌继续国际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对于发展海外市场,陈士华建议:“车企‘走出去’的趋势,现在以直接贸易出口的方式将有所改变,更多的企业会积极在海外进行生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