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式招生,传递学者个性魅力

2024-10-18   钱江晚报

“未来的学生你好,今天你的博导给你表演一个负重15公斤的引体向上……”哈工大深圳校区副教授杨雪梅展示了作为女性学者的另一面,她在健身房里轻松完成负重15公斤的引体向上,并在力量与汗水的交织中,穿插了一则别出心裁的“招生广告”。

在传统观念中,博士生导师往往是严肃、沉稳、学术气息浓厚的代名词。而杨雪梅副教授喜欢在健身房撸铁,她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展现了学者的多面性与活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反差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女博导杨雪梅的走红并非孤例,近年来,多位女博导在学术之外展现出个人魅力受到广泛关注。去年,西北大学的女博导邵典就在招生广告中自称“长相可爱”引来热议。这些现象背后,阐述的是一种理念:学术研究并非孤立于生活之外,学者同样可以是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社会人。看似不寻常的招生方式,实际上是在用一种更贴近年轻人、更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着学者的热情与魅力。

不寻常的招生方式看似轻松诙谐,实则蕴含深意。首先,它打破了传统招生宣传的单一模式,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了潜在学生的注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让自己的招生信息脱颖而出,成为各高校和导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女博导们的做法显然更为鲜活而富有吸引力。

其次,不寻常的招生方式背后,是对学术环境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追求。它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学术讨论,而是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事实上,女博导们的“出圈”是社会对女性学者力量日益增长的认可与尊重。它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证明了在科研这条艰难之路上,性别不再是限制个人发展的因素,女性同样能够闪闪发光。因此,女博导们的走红一方面是对她们个人成就的认可,另一面也有助于提升女性学者的整体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个性博导带来的影响力与社交媒体这些平台的助力有关,使得学者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与公众互动,展示他们的个性魅力和独特风采。不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体验这份“引体向上”者的力量,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寻常的瞬间,汇聚成推动教育进步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