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家族也玩政治联姻?细数明代衍圣公夫人出自哪些名门

2023-01-08   小女子大人物

原标题:孔圣人家族也玩政治联姻?细数明代衍圣公夫人出自哪些名门

中国古代历史上,联姻是一直是各家族重要的关系网络之一,就算是孔子后裔—衍圣公府也不能免俗。衍圣公有着“天下第一文臣世家”的美誉,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影响力,却依然是许多达官贵族的首选联姻对象。

衍圣公的联姻状况在明、清时达到巅峰。笔者发现,自明代中期开始,代代衍圣公的夫人都是出自朝廷大员、勋戚家族。今天笔者仅以明代为例,看看衍圣公的夫人们出自哪些名门。

先看看明代衍圣公的承袭情况,从明初到明亡,总共传承十代人,十二位衍圣公(包含两位追封)。具体名单如下:

第五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希学

第五十七代孙—衍圣公孔讷

第五十八代孙—衍圣公孔公壏(xian)

第五十九代孙—衍圣公孔彦缙

第六十代孙—衍圣公孔承庆(追封)

第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绪(孔弘泰)

第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

第六十三代孙—衍圣公孔贞干

第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

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胤椿)

前文说了,衍圣公府是从明代中期开始热衷于政治联姻的。所以第五十六代孔希学、五十七代孔讷、五十八代孔公壏这三位明初衍圣公,他们的夫人都是一般出身,但是也是书香门第的文人世家。

孔府,图侵删

第五十九代孙衍圣公孔彦缙

孔彦缙,其父孔公壏早逝,于永乐八年袭衍圣公,当时年仅十岁。自小由母亲胡氏抚养,胡氏是三氏学教授胡公之女。所谓的三氏学,是孔、孟、颜三位先圣后裔所创办的学校。可见胡氏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却也是书香门第的文人家庭。

孔彦缙袭爵时曾经进京朝觐明成祖朱棣。虽然只是十岁少年,但是举止有度,儒雅非凡。明成祖非常喜爱他,称他“真神明之裔也”。孔彦缙为人也好,学问也好,确实是明代衍圣公中的翘楚。

孔彦缙的原配夫人夏氏,江西布政使司参政(从三品)夏济的长女。这个夏济也是个妙人,跟衍圣公联姻后,竟然举家迁往了山东曲阜。在女婿的帮助下,安排在了苗孔户。后面迁出苗孔,形成了曲阜夏氏村落—夏家村,至今曲阜还有这个村落。

孔府,图侵删

第六十代孙衍圣公孔承庆

孔承庆是孔彦缙的嫡长子,生母夏氏。其母死时才十一岁,丁母忧的时候“居丧有礼”,连成年人都不及他。从小入学于三氏学,敏于学问,尤其精通《尚书》。

可惜孔承庆先于其父而亡,卒于景泰元年。所以孔承庆其实是没有承袭衍圣公爵位的,因其子袭爵的缘故才被追封。

孔承庆原配王氏,顺天府尹王贤的女儿。王贤是永乐年间的进士,历事五朝的老臣。从县学训导、给事中、光禄寺少卿,累迁为正三品的朝廷大员,深受明英宗的尊敬。而且为人学问巨佳,明英宗天顺从朝的户部尚书张睿、礼部尚书薛瑄都是他门下弟子。

王贤在顺天府尹任上十五年,深受百姓爱戴,致仕时已经七十三岁高龄。辞职了五年之久明英宗才允许致仕,末了还感叹道:“府尹如贤者,何可得哉”。

孔府,图侵删

第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绪(附孔弘泰)

孔弘绪,孔承庆嫡长子,三岁丧父,八岁时祖父孔彦缙也去世了。高墙之内龌龊事多,圣人家族也不能免俗。因为年纪幼小,身为嫡长孙本应是衍圣公第一顺位继承人,却被几个叔叔、庶奶奶欺辱虐待,试图夺爵。被人告发后,孔弘绪在景泰六年被诏至京城袭爵,时年仅八岁。

孔弘绪少年时颇有祖、父之风,年纪不大,处事却“进止有仪”。复辟即位明英宗非常喜欢他,特意诏至京城见面。

年长后,孔弘绪迎娶了天顺朝首辅大学士、少保李贤的次女。李贤是明代中期无法绕过的名臣,历事五朝,也是明英宗的托孤之臣。明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

李贤有二女,长女嫁给日后的礼部尚书陈敏政,就是那个卷入唐伯虎科场舞弊案的陈敏政。可见当时孔弘绪有多权盛,岳父、连襟都是当朝权势人物。也正是这种心态反而害了他,明史称:“弘绪少贵,又恃妇翁大学士李贤,多过举。”

史称是“过举”,可实际上非如此。仗着岳父的权势,孔弘绪在曲阜犯下滔天大罪。杖死人命四条,奸淫乐妇四十多人。孔弘绪有幸成为明代第一位被削爵为民的衍圣公。当然《孔府档案》是不会这么记载的,记载的是因“宫室逾制”被削爵。

孔弘泰

孔弘绪在成化五年被削爵为民,孔弘泰以弟弟身份承袭衍圣公。笔者发现孔氏是以嫡长论资排辈,纵然孔弘泰曾经袭爵衍圣公,但是其人却名声不显。从孔子直系世系中是看不到此人的。

因为孔弘泰是衍圣公府的次子,他的夫人出身并没有查到,只知道叫孙氏。

孔府,图侵删

第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

孔闻韶,孔弘绪庶长子,母是妾室江氏。孔弘绪、孔弘泰兄弟二人情谊深厚,孔弘泰在弘治年间多次辞爵,朝廷都不允许。深宅大院之中还有这种感情,也算难能可贵。孔弘泰死后,才正式把爵位还给了孔弘绪一脉,孔闻韶在弘治十六年袭衍圣公。

孔弘泰对这个侄子也真是没得说,亲自帮他求亲。弘治十三年,孔弘泰又亲自陪同孔闻韶去迎亲。他的原配夫人是弘治、正德时两朝首辅李东阳的第三女。

李东阳,少年天才,八岁时就入顺天府学。幼年时明代宗朱祁钰听说大明王朝有这等神通,诏入宫中接见过李东阳。李东阳也确实是才名在外,天顺年间乡试二甲第一名。从庶吉士累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死后谥文正,这也是古代文臣最向往的终极谥号。

文学上李东阳还是茶陵诗派代表人物,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衍圣公纵然是千年世家,与李东阳联姻,说句高攀也不过分。而且李东阳的夫人朱氏,是成国公朱仪的女儿。朱仪的夫人又是仁宗、宣宗朝礼部尚书胡嫈的长女。这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啊!

可惜李氏并没有为孔闻韶生下子嗣,二十八岁时便早逝了。孔闻韶又续娶了一位夫人,卫氏,出自明代勋戚世家。

卫家是明代世代的武将,先祖卫青是永乐朝“靖难”功臣。卫青之子卫颖因参与明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被封为宣城伯。后面清算“夺门”的功臣,卫颖虽然投机倒把,但战功也是颇盛的,成功保住了爵位。卫氏便是第二代宣城伯卫璋之女。

第六十三代孙衍圣公孔贞干

孔贞干,孔闻韶嫡长子,母卫氏。生于正德十四年,嘉靖二十五年袭封衍圣公。

孔贞干原配夫人张氏,建昌侯张延龄之女。张延龄是明代外戚,孝宗张皇后的弟弟。是弘治、正德两朝最受宠的外戚家族,也是明代最跋扈的外戚家族。

张延龄这厮,仗着姐姐张皇后受宠,在朝多有不法。奸淫宫女,逼死佃户,杖杀人命,可谓是罄竹难书。世代儒林之家的衍圣公会跟这种败类联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而且从成婚时间上来看,还是订的娃娃亲。

嘉靖十二年,明世宗为打压张皇后家族,张延龄被下狱问罪。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十三年之久,于嘉靖二十五年被斩首。而孔贞干是在嘉靖二十五袭爵,他与张氏的长子是在嘉靖二十三出生。可见张氏是在张延龄下狱期间成婚的。

理论上可以证明两家是订的娃娃亲。如果不是娃娃亲的话,衍圣公府不可能会主动跟罪臣家族联姻吧?

但是就算张家破败了,衍圣公府还是信守承诺迎娶了张延龄之女,在当时也算是奇闻一件,被朝野称道。

孔府,图侵删

第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

孔尚贤,孔贞干嫡长子,生于嘉靖二十三年,母张氏。嘉靖三十五年,孔尚贤跟随父亲孔贞干去京城朝贺万寿节。没成想孔贞干却暴病卒于京城,当时孔尚贤年仅十二岁。朝廷也就顺水推舟,当即让孔尚贤袭衍圣公。

因为孔尚贤当时年纪太小,明世宗唯恐孔尚贤会遭到孔氏家族长辈的迫害,特别允许孔尚贤可以上奏皇帝,还令当地抚按官多多照看。后面直接把孔尚贤接到京城太学学习,几年后才返回曲阜。可见孔尚贤从小就深受明世宗的器重。

孔尚贤着袭封衍圣公,族人等敢有恃强欺害他的,许孔尚贤奏来治罪。你部里还行文与抚按官知道。

孔尚贤的原配夫人是严氏,工部侍郎严世蕃的女儿,首辅大学士严嵩的孙女。二人的婚姻还要从孔尚先的祖父孔闻韶说起。

孔闻韶早年时与严嵩的交情匪浅。孔闻韶与其子孔贞干两代人的墓志铭都是严嵩写的,两家关系可见一般。而且当年的严嵩也不是此时的严嵩。严嵩年轻时也是一位正值的官员,而且在文学方面上没的说,琴棋书画都是一绝,称之为“大家”不为过。

孔闻韶又是儒林世家,两个年轻人意气相投。这份情谊延续到了孔尚贤时代,严家又是当时权势最盛的家族,两家便结成了姻亲。可是两家的姻亲并不美满,严家还没有蹦跶几年便破败了。

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因通倭等罪被斩首弃市。严家被罚没家产充公,严嵩被迫乞讨他乡,死于饥寒交迫之中。权倾一时的严家就这样破败了。

据说衍圣府有一条“阁老凳”,严世蕃论死时,严嵩曾经去衍圣公府想让孙女婿孔尚贤向皇帝求情。孔尚贤避而不见,这便是“冷板凳”的传说之一。传说真伪值得商榷,可严嵩确实是死于饥寒之中,孔尚贤也确实避之不及,连最起码一口饭都没有施舍给严嵩。

孔府,图侵删

第六十五代孙衍圣公孔胤植(附孔胤椿)

孔胤植,孔尚贤过继子。六十二代孙孔闻韶次子孔贞宁之孙,孔尚坦之子,也就是孔尚贤的堂侄。

孔尚贤在衍圣公位六十多年,儿子孔胤椿、孔胤桂都先于他而亡。孔胤植以嗣子身份于天启元年袭爵。从孔胤植祖父开始,世袭了一个八品的五经博士,孔胤植也不例外,在万历四十七年袭五经博士。所以他的原配身份都不如前面几代衍圣公,动辄首辅大学士、勋戚贵族。

孔胤植原配夫人侯氏,河南布政使司参政侯宁的孙女。因史料有限,没有查到侯氏家族的一些信息。

可是关于孔胤植的史料倒是不少,孔胤植既是明代最后一位衍圣公,同时也是清朝第一位衍圣公。孔胤植学问不咋地,为人却非常识时务。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孔胤植二话不说就投降了李自成。清军击败李自成后,占据北京,多尔衮又攻克山东。孔胤植再次投诚满清,迫不及待的上了一封《初进表文》。满清大为赞赏,当即加封他为衍圣公。

相比元末衍圣公孔克坚的首鼠两端,同样身处乱世的孔胤植可是脆生多了,毫不拖泥带水,该投降就投降。

孔府,图侵删

孔胤椿

孔胤椿,孔尚贤长子。自小生活在其父的身边当做接班人培养。年长后,在山东颇富才名。为人处世不苟言笑,但是“一遇文人墨士可与语者,遂鼓颊而前刺刺不休,真是语言妙天下世罕传匹”。

万历二十二年,孔胤椿以衍圣公“公世子”的身份被朝廷赐二品冠服、麒袍、犀带。因为孔尚贤春秋已高,每年都要往返山东、京城之间朝贺等,索性就常居京城。孔胤植主管孔府祭祀事宜,实际上已经是半个衍圣公了。

万历四十七年,孔胤椿前往京城探望父亲,路途之中突然患病,死于半道,年四十九。堂弟孔胤植嗣爵后,在天启五年请求追封孔胤椿为衍圣公,朝廷准其所请。

孔胤椿因为是公世子,身份不可同孔胤植而语。他的原配夫人殷氏,是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殷士儋之女。

殷士儋是嘉靖年间的进士,一直担任裕王府(明穆宗)讲官。在嘉靖朝二十年都没有得到重用。明穆宗即位后,同高拱、张居正一样,以潜邸近臣之故,在隆庆二年就升迁为礼部尚书,升迁速度堪比做火箭。

隆庆三年入阁,拜武英殿大学士,深受明穆宗嘉许。可惜明末朝堂党争倾轧严重,殷士儋遭到首辅大学士高拱的打压。被迫于隆庆五年告老还乡。

孔府,图侵删

可见,从衍圣公第五十九代孙孔彦缙开始,便逐渐同朝中大员联姻。这一联姻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朝,联姻对象也均是总督、尚书、侍郎、大学士等国家大员。最次的都是从三品的参政。

可能看电视经常听到正一品、正二品、超品之类的,觉得三品不过如此。实际上正四品已经列入国家大员之列,如果说正三品的布政使是省委书记的话,那作为副手的从三品参政那就是省长了。放到现在就是妥妥的省部级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