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营养不良这个主题,大家可能心中会产生疑惑,“我们现在的环境这么好,怎么会营养不足呢?”
事实上民众看起来吃得很好、很“澎湃”,但事实上吃得不对,对于营养的摄取并不如表面看来丰富。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发表的资料,蔬果摄取不足的不健康饮食是癌症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
而2011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在蔬菜类方面,每日摄取量符合达3 份以上者,占总人数的29.4%;
在水果类方面,其摄取量符合达2 份以上标准者,约占总人数中的7.8%。所以年轻族群的蔬果摄取不足的问题相当严重,将可能会是日后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
根据2005至2008年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就血液中25(OH)维生素D的浓度而言,超过19岁的国人,仅1.97% 的人达到标准,2/3的国人其浓度甚至不到标准值的2/3。
所以为什么这30年来癌症人口不断上升,一个可能原因是外在的毒素越来越多,再者是体内的营养素不足,不足以抵御外来的毒素侵犯。
缺乏维生素D不只会产生钙质流失的问题,与癌症更是紧密相关,我们的钙质浓度的维持需要配合维生素D的摄取,钙质是我们全身运转非常重要的一个物质,并不是只有骨质疏松的问题。
2013年国外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维生素D的数值与癌症的存活率呈正相关。
与维生素D缺少症有强烈相关的癌症有膀胱癌、乳癌、大肠直肠癌、食道癌、胆囊癌、胃癌、淋巴癌、黑色素细胞癌、卵巢癌、胰脏癌、摄护腺癌、肾脏癌及子宫体癌;
与维生素D缺少症有中度相关的癌症,则如血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癌、口腔癌、眼球黑色素细胞癌、小肠癌、甲状腺癌等。
2012年发表在《生化杂志》的回顾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能是透过以下作用,来减少癌症的风险:
1.可让癌细胞凋亡。
2.可减少癌细胞增殖及转移潜力。
3.可减少癌症的血管新生。
4.可降低发炎现象。
2008年在《癌症流行病学与预防生物标记杂志》所发表的芬兰研究指出,女性或是年龄低于50岁族群的血清中25(OH)维生素D浓度越低,发生肺癌的风险越高。
在2009年《流行病学纪录杂志》由哈佛世代族群研究中,发现血清25(OH)维生素D可降低30%乳癌发生率。
从以上的研究及分析中,可以很清楚知道维生素D之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以及其对于癌症罹患率的影响力。
25(OH)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吸收钙及抑制副甲状腺荷尔蒙的释放,使骨质强壮。
近几来年维生素D与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日渐受到重视。
进入人体的维生素D,首先会经肝脏代谢成25(OH)维生素D,再由血液循环至肾脏,透过酵素作用,而转变成1.25(OH)2 维生素D。
临床上以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的浓度来判定维生素D是否足够。
对于维生素D目前血清25(OH)维生素D浓度低于20ng/ml代表体内维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而血清25(OH)维生素D浓度低于30ng/ml 代表体内维生素D不足(Vitamin D insu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