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年少不懂曾太太,懂得已是为人妻为人母

2019-10-17   深情解读

文|新面纱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关注我,你的心事,说给我听

小时候看电视剧,最喜欢说谁对谁错,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长大了以后看电视,却不会这么认为,只会觉得,角色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因为立场不同,体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就不同。

我在很多篇剧评文章当中都提到过我喜欢看民国剧,因为那个年代,正处于战争年代,中西方思想交汇,会碰撞出剧烈的火花。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鉴赏那个年代的恩怨情仇,就会发现他们的故事格外的生动、有趣、也大有深意。

时隔多年,我再重温《京华烟云》,发现它就像一座宝藏一样,可以挖掘许许多多话题。这部电视剧,不仅讲诉了一个完美女人的悲剧婚姻,它还讲诉了为人妻为人母的无奈,往深了去说,就是那个年代,大户人家女人的真实写照,一生都在为家操劳,没有自我。

就比如姚木兰的婆婆曾太太,年少不懂她,觉得她自私自利,为了救儿子,牺牲别人的幸福,明明儿子病得下不来地,随时都有挂了的可能,还要冲什么喜。

冲喜就冲喜了,还要挑姚家最优秀的女儿木兰,就好像用一朵最美最艳的鲜花,去插一坨腐臭的牛粪。

明知道木兰跟曾平亚没有爱情,平亚也从小与曼妮有婚约,可那又怎么样,为了救她的宝贝儿子,什么都是可以牺牲的,曼妮可以,木兰也可以。

这是不是自私到了无语的地步?当然。

当曼妮回来以后,得知平亚病入膏肓,随时都有守活寡的可能,却还打出感情牌,逼了曼妮一把,硬是将曼妮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推进了火坑,新婚夜就喜事变白事,新娘便寡妇。

看得人好心疼。

可是啊,站在曾太太的角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

她也是一位母亲,一位想救自己宝贝儿子的母亲,她只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救自己儿子的母亲,仅此而已。

只是那个年代,医学不发达,思想又传统,就算名医也难妙手回春,只能迷信。

她对长子平亚给予厚望,希望能用冲喜的方式治好他的病,将来能够继承父亲的大权,能够重整曾家。

别看曾家现在有权有钱,其实,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战乱不平,时局动荡,曾老爷年过60,还能活几年?再加上,亲家牛似道虎视眈眈,眼里只认财,不认亲,一言不合,就想搞小动作,直接让曾老爷下不来台。

老大病恹恹,还能活多久都不知道,老二生性懦弱,挑不起大梁,老三幼稚,不成熟,叛逆,恨不得立即离开曾家,对钱财之事,根本不感兴趣。

曾太太对姚木兰说:上下几十口人,只有几个人干活。

满眼望去,都是指望着曾老爷吃饭的人,她就算再能干,也到了年纪了,也累了,也该歇会儿了。

有人说,不是有桂姐这个得力助手吗?

曾太太看人一向都是准狠毒,桂姐是她的陪嫁丫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都能跟老爷好上了,还能说会道,会甘心一辈子做妾吗?何况她还比曾太太年轻漂亮。

如果曾太太不防着她,那到头来,自己辛苦了一辈子的家业,不都成了别的女人的天下吗?

所以,曾太太十分聪明,也十分厉害地让桂姐一生无儿无女。并不是说做了什么手脚,杀掉了她的孩子,而是,根本就不给桂姐怀孕的机会。

在封建时代,一妻多妾的环境下,女人对女人最狠的防御,就是让她没有自己的后代。

她这么做,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为了她的儿子们。她并不是不知道,丈夫曾老爷,爱桂姐胜过自己,恨不得将自己拥有的好东西都给了桂姐。

从曾太太的角度看,她防着情敌,又有什么错呢?

年少不懂曾太太,懂得已是为人妻为人母。

曾太太情商很高,脑子相当清醒,她对自己的家庭状况,对丈夫,对孩子了如指掌。所以,她太喜欢姚木兰这个跟她同样优秀的女人来挑起这个家了。

不管是哪个儿子娶到姚木兰,都不重要,只要是木兰嫁进来就行,她只需要木兰这个工具,来治理她的家庭。

婆婆对儿媳的喜爱,到了这个程度,也是世间罕见。向来都是婆媳不合,婆媳矛盾,在姚木兰和曾太太这里,更多的是和谐和忍让。

当木兰阴差阳错,代替妹妹莫愁嫁给曾荪亚的时候,曾太太也明白,木兰心里的苦,只是她更明白,儿子荪亚这匹野马,只有木兰这只完美的凤凰能够驾驭。

从这一点来看,曾太太借助木兰的力量,拯救了儿子,浪子回头,也算是一种福气。

有时候想,做女人,能够做到曾太太这种程度,已经相当了不起。

-end-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曾太太这个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