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4年9月,北宋派兵攻打南唐,并于次年11月攻破其首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南唐由此宣告灭亡。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亲历国家灭亡,这首词记录了他此时的心路历程 。
远离战争的南唐从未经历过战争,宫殿宏伟,宫苑繁华,多少美好,却在战争来的那一刻全数毁灭。“垂泪对宫娥”就是李煜的真实写照。
王安石是北宋改革家,此诗作于他被宋神宗任命于宰相之时。
为了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熙宁二年开始,王安石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却也触动权贵,影响了底层百姓的生活,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去世后,变法也宣告结束。
公元1126年,金国进攻北宋,1127年,攻入汴京,金国在汴京城大肆劫掠一番之后,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后妃百官北上而去,北宋灭亡。这次事件被称为靖康之耻。
徽宗皇帝在被掳北行途中,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可见当时的悲惨。
一场靖康之难,是整个北宋的耻辱,也彻底点燃了北宋人内心对于金国的愤恨。“收复中原”成为许多宋人心中最大的梦想,岳飞就是其中之一。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
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在他的这首词中,清晰可见宋代人过元宵节的情景。在宋代,元宵节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妇女上街游玩赏灯,通宵达旦,是难得的男女一起狂欢的节日。
宋时,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宋朝时,中华文化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代时,经济文化发展到巅峰,柳永的这首《望海潮》描写的是杭州的繁盛正是宋代大城市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