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诗意的北京,其实都隐藏在童年的日历中

2020-11-10     遇言不止

原标题:最诗意的北京,其实都隐藏在童年的日历中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北京的四季虽然分明,但在时间分布上却着实有偏有向。

闷热的夏天和干冷的冬天恨不得占据了整整8个月,只留给春天和秋天四个月的空闲,正所谓 “物以稀为贵”,于是北京这座城便拼尽了力气,把所有的美和所有的韵味都填充进了去,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切身明白“韶华易逝”的小小遗憾。

与万物峥嵘的春天相比,遇言姐更爱北京的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暑去凉来

立秋时,天上的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酷热不再,只剩下一地月明风清。

那是一种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累累硕果的期待,也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沾染一身绚烂的时节。

从小移居海外的遇言姐,每每看见加拿大成片的红枫,总是会忍不住 想起小时候北京城里那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满大街飘荡着的糖炒栗子香气。

每到加拿大枫叶正红的时候,遇言姐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香山一身胭脂色的景象

“玩儿”

遇言姐记忆里的北京深秋,总是和“玩”脱不开干系。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娱乐,电视都是稀罕物件,但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比如特别考验技术的 “竖蛋”。北京有句老话儿, “秋分到,蛋儿俏”。

所有的孩子都迷信,在“秋分”这天鸡蛋比较容易竖起来,于是三无成群的半大孩子,每人怀揣着几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输的人不受惩罚,赢的人也没多大奖励,但晚上总归是能吃到热气腾腾的煮鸡蛋。

至今遇言姐也没搞清楚“秋分那天鸡蛋容易竖起来”的科学道理

再有就是 兔儿爷。

街上有摊子,摆得整整齐齐上百个挤眉弄眼的兔儿爷,这些兔儿爷是用黄土加水和泥做成的,烧干之后涂上颜色,大小不一,造型不一,有的骑马,有的骑虎,有的穿着戏装,扎着靠旗,摞成小山一样,威风凛凛中透着一丝憨厚。

那是旧日孩子们的芭比和乐高,只在中秋时分限量供应

对孩子们来说,无法拒绝的还有 “贴秋膘”。

“贴秋膘”和“咬秋”

经过了一整个摸爬滚打的暑假,所有的孩子都会 在立秋之后被家长在屁股后面追着“贴秋膘”,那是属于旧日北京最具仪式感的事情。

寻常人家吃炖肉,配上白饭,直白干脆;讲究一点的人家讲求“食补”,炖鸡、炖鸭、红烧鱼,熬汤吃肉让人吃得抬不起头。

那时候要是谁说家里面今晚吃红烧肉,绝对能引来一片羡慕

“贴秋膘”的孩子第二天的嘴边肯定是一圈油,绝对是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儿。

“咬秋”也是个好玩事。咬秋的习俗古已有之, 清人张春写的《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小时候遇言姐还奇怪,西瓜明明是夏天的水果,为什么吃瓜要叫“咬秋”?

遇言姐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小时候“咬秋”最讲究一个“鲜”字,新采的玉米,刚摘的山楂,各色瓜果,恨不得带着露珠儿就送到桌上。

还有软糯香甜的 “糖炒栗子”,一出锅,满街都是那个香气。

遇言姐心里,小时候的时间是一瓣一瓣的橘子,从这口甜蜜跳到下一口,每一天都是鲜亮跳脱的日子, 唯一能让我意识到“时间流逝”这种深奥概念的东西,就是日历。

厚厚一本,挂在墙上, 每过一天便撕一页。

撕下来的纸花花绿绿,上面印着阳历、阴历还有24节气, 每逢假日会用特殊的颜色标出,要是家里有大事,爸爸妈妈还会郑重地用彩笔提前在那一天的页面上做好标记。

在孩子的眼睛里,那一页页的数字就是一个个节点,记录了每一年的春暖花开,秋栗飘香,大雪盈门。

日历是我童年世界的引导者,拉着我的手,一点一滴地让我记住了传统,记住了文化,记住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过往。

如今的孩子们小的时候忙着报各种“兴趣班”,长大了又是各种“技能班”,就算回到家,还有IPad、电脑、电视排队等着,再也无法体会遇言姐当年和小伙伴们的单纯快乐。

那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也早已被堆到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们重新感受到那些藏在四季变换之间的传统故事美妙瞬间?

遇言姐私以为,必须是 十点读书今年特别策划的 《小十点日历2021》。

十点读书,联合国内鼎鼎有名的出版团队:中信出版集团+活字文化出品

拿到这本日历的时候,遇言姐就被它超高的颜值所倾倒。

带着童稚的字体,入眼舒适的底色,同时还是一本 集汉字、古诗词、国画、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文艺美学之作,把典雅的中国美学生活,融入到孩子的生活日常当中。

和遇言姐记忆中的日历相比,这本《小十点日历》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宝藏。

简单地说——

一本《2021 小十点日历》=

101 首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

诗词大家经典古诗

+58 幅时令民俗的中国木版年画;

+51 个古汉字讲析;

+51 个周末亲子活动,玩转一年四季;

+52 个经典国画技法练习;

+52 个睡前哲理童话音频故事;

+1 张四季探索活动打卡页;

+80 个国风元素奖励小圆贴。

这本日历,最先抓住遇言姐的,是它的扉页。

翻开,让孩子认真地画下自己的一幅自画像,署上自己的名字。

新的一年,认真度过每一天!

《小十点日历》的每一页,都有 天气记录区

让孩子认真记录天气,去感知自然与世界,锻炼观察能力。

每一页的留白,都可以用来记录那一天的心情,开心的事、伤心的事,整理所学的知识。

除了记录,这本《2021 小十点日历》, 还是一个可以陪伴孩子365天的出版物。

在这本《小十点日历》里,你可以看到,每周一、四,都会带着孩子学习一首时令古诗词。而这些诗词,就 来自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的作品《给孩子的古诗词》。

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

叶嘉莹专门为孩子们选择的经典之作,适合儿童,朗朗上口,且多为学龄儿童必读诗词。

以一年中的时令节气为线索,题材有山水风景、人文风情等等,主编针对每一首诗词,都做了背景剖析或场景讲解。

一年过完,孩子们已经跟着春夏秋冬,读过百余首诗词,潜移默化地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小十点日历》还以不同时节为线索,精选经典的木版年画,配以中国传统民俗、小知识。

每周二,欣赏一幅民俗年画。

比如这幅清代的《街头风情》

小寒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要喝羊汤。旧日的民俗民风,跃然纸上。

每周三,带领孩子寻找汉字起源和它的神奇故事。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常见字的从古至今的演变史。

给孩子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右手边的空白区域,孩子可以根据左边的规范字体,随手练习写字。

每周五,临摹一幅芥子园画稿。

按照时令和节气精选了包含梅花、水仙、兰花、昆虫、鸟兽、树木、山石、 竹子、菊花、云水、人物等元素的画稿,不用担心难学,《小十点日历》中选择的内容不仅经典美观,还都特别简单、容易上手。

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带孩子走进中国画的审美世界,用画笔临摹和创作。

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意识、想象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中国画中传承而来的笔墨精神。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 《小十点日历》还可以听故事!

这对于不太会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来说,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扫码就可以收听,每周日和宝贝一起听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让孩子在享受故事之余,也领略每个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度过美好的周末时光!

让小小的仪式感,温暖孩子的童年记忆

每个星期六,十点小日历还结合时令特点,为孩子设计了一个探索小活动,鼓励孩子去亲近自然,了解社会,抒发情感。

因时因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日历专门制作了一个 打卡页~

每完成一个探索任务,家长可以奖励孩子一张国风的精美贴纸,完成一个月的探索任务,满足孩子的一个小小心愿作为奖励。

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一年后,你会发现,留下了满满温馨的回忆

《小十点日历2021》经过团队一年时间打磨,力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致。

精装,锁线胶钉,可以平摊 180°,适合阅读,也适合写字。

使用了80g 双胶纸,细腻的质感,温柔的色泽,手感视觉的双重享受。

纸质轻柔,不伤眼,特别适合书写。

另外,因为是给孩子读的,我们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油墨采用用符合儿童标准的油墨进行印刷,安全环保。

还专门设计了天地盖,寓意美好的雅致国风包装礼盒。

这本日历,年龄范围很广, 3~9岁孩子都适合3-6 岁的孩子,可以在家长陪伴下共读;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独立阅读,完成小任务。

每天只需要一点点时间,慢慢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文化气质、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让他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给孩子一整年,仪式感满满的暖心陪伴。

另外,如果和超美的2021十点读书日历(成人版),一起入手就更划算了!

特别福利 : 十点读书大日历 +小十点日历

今年新鲜出炉的2021十点读书日历(成人版),也是超多人期待。去年就一炮成名, 全网销量达15万册,一度断货。今年升级版更棒!

一本绝美的听书日历, 免费听365本好书!摆在桌上变成风景。

十点读书大日历(价值128元)+小日历(价值98元),原价226 ,套装价只需158元,节省68元,适合全家使用。

相信孩子们所有读过的诗、看过的画、写下的每一个汉字、和爸爸妈妈度过的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都会化成阅历,沉淀为他们独一无二的气质,融入他们的骨子里,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

希望这本用心的《小十点日历2021》,能给你和孩子温暖的陪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Fo1s3UBdHeNs4oxRB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