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晚年分财产时,大多不愿意给女儿?并非重男轻女那么简单
儿女双全,是多数父母的终极追求,贴心懂事的女儿+扛起家庭重担的儿子,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可不少儿女双全的家庭,父母们到了晚年时可能也会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财产究竟如何分配?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手心手背都是肉,平分才是最优的答案。
可是从感性上来说,很多父母总会在分财产时“偏心”儿子一点,不太愿意给女儿。这是为何呢?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财产给儿子,养老找女儿“
小李最近经常萎靡不振,成天手机不离身,偶尔听到她跟谁打电话,没说几句就跟对面吵起来了。
后面了解到,原来她是跟家里人有点矛盾。
小李是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长大,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从小兄妹俩几乎都是平等相处的,父母对子女总是“一碗水端平”,只要给其中一个买了东西,就不能落下另一个。
如此和平相处了三十多年,可最近却在分家产时,出现了分歧。
据小李透露,父母的意思是,当初女儿结婚时,老两口已经出钱付出女儿车子的首付,算是留给她的家产,如今财产想留给儿子。
反正女儿已经嫁入到了别人家,自然有女婿撑起一个家,但是儿子是家里的主心骨,手里还是需要多一点钱傍身。
小李听到父母的话,自然有些生气。父母当初虽然给自己付了车子首付,但是也给哥哥买了房,房子和车子的价值,一想就能知道。
自己当初并没有计较,而且平时父母时不时补贴哥哥一家,自己有时候给他们的养老钱,最终都被他们拿来帮哥哥还房贷,甚至主动帮哥哥带了好几年的小孩。
这些她看在眼里,从来没有计较太多,可没想到爸妈竟然越来越过分,把财产都给哥哥,没想过给自己留一点,但该养老的时候,他们又认为子女应该平分,没想过把女儿“摘出去”。
小李的经历,似乎在现在的家庭中也不少见,虽说如今的时代已经改变,父母都知道“男女平等”,但是到晚年分财产时,还是不自觉地默认以儿子为主,女儿为辅,这是为何呢?
为何父母晚年分财产时,大多不愿意给女儿?
采访了一些周围的家庭,他们给出了以下几个理由:
1、受传统家庭观念影响
我们都知道,从小接受传统思想教育的老一辈,她们对家庭的观念是以姓氏为单位的。
随父姓的儿子,基因里更容易被父母们看中。
男人自小带着家庭使命出身,要为家庭延续香火,为家庭开枝散叶,扛起整个家庭的责任,顺理成章地继承来自几代人打拼、遗留下来的财产。
男人自小带着家庭使命出身,要为家庭延续香火,为家庭开枝散叶,扛起整个家庭的责任,顺理成章地继承来自几代人打拼、遗留下来的财产。
正是因为这种血缘羁绊,导致于很多父母出于家庭利益的考量,会在分财产时先考虑儿子,希望继承到财产的儿子能闯出一番天地,为祖辈争光,壮大整个家族。
而女儿终究是要嫁人,她们的利益很容易被父母牺牲掉。
2、父母多半依托儿子养老
有句老话说“养儿防老”,儿子是家里的主心骨,未来父母养老主要是依靠他们,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嫁人以后,多半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与父母来往变少。
综合考虑之下,父母在分财产或者是带娃的问题上,通常都会优先考虑儿子,女儿往往占不了上风。
稍微开明一点的父母,可能会因为担心女儿受委屈,在养老时尽量不麻烦女儿,或者适当给女儿补贴一点其它的东西,以免她们心里有想法。
可有些传统强势的父母,认定女儿出嫁就不是自家人,平时有事自然有婆家兜底,至于娘家的财产,当然是要留给自家的儿子,这才是“肥水不留外人田”。
可有些传统强势的父母,认定女儿出嫁就不是自家人,平时有事自然有婆家兜底,至于娘家的财产,当然是要留给自家的儿子,这才是“肥水不留外人田”。
不仅如此,父母还可能在精神上给女儿洗脑,让她们嫁人后也要履行养老的义务,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就出力,甚至拿着女儿的养老钱补贴儿子一家,伤透了女儿的心。
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已经沿袭了几千年,并非是一时半会能完全消除的。
3、女儿从小被“驯服”,容易被父母忽视
大部分中国女孩,从小接受的思想教育就是:儿子是未来当家做主的,他们以后娶老婆,父母是要给他们买房买车,财产也要留给他们的。
她们从小就被父母的这些传统观念洗脑,以至于未来嫁人后,也没想过去争夺这些。
再者,女儿通常更加听话懂事,不太让父母操心,可正是如此,导致她们容易被父母忽视。
而越是从小被忽视的孩子,却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为了获得父母的赞美,她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快乐和利益,用听话来讨好父母,心甘情愿地放弃掉财产,并且无私地帮父母养老。
而人性就是如此,家里越是不哭不闹的那一个,却容易被区别对待,叛逆闹事的那一方,更容易获得父母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偏爱。
综上所述,想必各位已经看出了一些残酷的现实,很多时候父母在分割财产时偏心儿子,并非只是重男轻女那么简单。
【最后总结】
无论如何,希望各位父母在子女问题上,尽量公平对待,儿子和女儿都是我们的心头肉,不要因为私心影响一家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