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蜀汉为何不能统一全国?千年前的管仲早已指明原因!

2023-06-05   陈坤说历史

原标题:三国时蜀汉为何不能统一全国?千年前的管仲早已指明原因!

蜀汉为什么无法统一全国?原因很多,但与诸葛亮这个大当家的一致命缺陷有莫大关联。什么缺陷?咱慢慢往下聊。

我如果说诸葛亮不会识人,估计会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喷我,诸葛亮不会识人?诸葛先生的识人七法可是很明确地写在《将苑》中。

哪七法?“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究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我们在赞叹、研究孔明的识人七法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这识人七法,简直就是苛刻到极致。

啥人才能兼具这七条标准?莫说整个三国时期没有,放眼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反正我实在是想不出来有谁符合诸葛亮的人才标准。

莫说他人,如果三顾茅庐之前,刘备套用诸葛亮的识人七法来好好审查审查这位孔明先生的话,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孔明先生恐怕只能一辈子躬耕于陇亩了。

邓艾偷渡阴平,直扑成都的时候,城内尚有精兵数万,可惜的是竟无一人出面主持大局,刘禅不得不开城投降,着实可悲可叹。

在识人和用人方面,莫说诸葛亮赶不上曹操,就连刘备也远胜他几筹。

庞统在耒阳纵酒百日,不理政务,如果用诸葛亮的那套识人标准的话,这完全就可以“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了。

说到底,刘备远比孔明深谙用人之道,“观其大略,因事用人、因时用人、因势用人,决不能求全责备。”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齐桓公曾经问管仲这样一个问题,“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

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识人七法来辨别,齐桓公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玩意而已。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事无巨细到什么地步?“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专权,这哪里是他专权?因为实在是没有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蜀汉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困境,与孔明的人才观有莫大关系。

蜀汉为什么无法统一全国?管仲早就指出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