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孩子”,初听会觉得很有诗意,因为星星代表着浪漫和光芒。可是真正了解这群孩子后,又会无比的心疼。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后,只要听到“星星的孩子”,就会忍不住的想要掉眼泪。
说到这里,很多不明就里的父母,肯定特别好奇:什么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呢?说到底,就是一群生病的孩子,他们都是“自闭症”患者。从小到大,他们过着“孤独”的生活,身上有太多常人难以理解的做法。
走进自闭症儿童,了解他们的真实世界
自闭症,也被叫做孤独症,大多表现在社交方面。
大多数自闭症孩子,他们不愿开口说话,也不愿跟人有眼神交流。哪怕是在婴幼儿时期,面对别人的示好,都会下意识的回避。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最怕的就是与人接触。
到了幼儿阶段,孩子不能和同龄人建立关系,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朋友,也没有快乐,更没有所谓的分享欲。步入社会,依旧无法正常社交,当然也不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一辈子都活在孤独中。
直到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找到自闭症的病因,所以没办法做到系统的预防。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孕期保持心情开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了,孕妈妈在怀孕之后,一定要注重身体健康,千万不可随意用药。
准确的说,自闭症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的智力普遍不高,社交能力更是低得可怕。甚至,还有一部分严重的孩子,他们连生活都没办法自理,是父母“甜蜜的负担”。
虽说医学越来越发达,但是确诊自闭症的孩子,却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自闭症患者,每年正在以20万的速度增长。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因为人口生长率在不断下降。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若是孩子光有社交障碍也就罢了,最起码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健康且幸福的生活。可问题是,很多孩子会出现“自残”的行为,他们会突然伤害自己,用尽力气去撞墙,一点都不知道疼。
自闭症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太苦了,除了陪在身边的父母和至亲,再无其他。因为缺乏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他们难免会被排斥、歧视。所以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更加敏感,对这个社会也充满了畏惧。
为了让大家了解自闭症儿童,每年的4月2日,成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目的,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闭症孩子。
如何跟自闭症孩子相处,这些原则要早知道
1、投其所好
想要跟他们友好相处,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在日常陪伴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以此来激发她的注意力。研究发现:自闭症孩子只是社交有些障碍,但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视觉思考能力,一点都不差。
2、简单沟通
因为平时很好跟别人交流,所以自闭症孩子的沟通能力不是很强,相对简单的语言和沟通方式,他们才听得懂。多一点耐心,用相对简洁的语言像他们解释,必要的时候可以多重复即便,加强孩子的印象。
3、善于鼓励
就算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孤独症”,但在多年的生活经历中,孩子也能听懂简单的“好赖话”。给他们多一些的鼓励,会发现孩子也会慢慢的进步,鼓励他们开口说话、鼓励他们社交、鼓励……
4、创造环境
要给自闭症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父母要多一点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在乎。要知道,他们只是不太懂得交流,并非不愿意交流。只要父母足够耐心,孩子潜在的能力,都会被激发出来。
5、顺其自然
不管孩子的表现到底是怎样,永远保持“不强求”的育儿理念,不把焦虑的思想传递给他们。孩子已经很难了,若是父母还绷着脸,或经常生气,那他们的情况肯定会更糟糕。
写在最后:理解自闭症孩子的沉默,以及他们偶尔的自我伤害行为,因为不懂得沟通和表达,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好在,自闭症并非“无药可救”的顽疾,只要后期的干预措施到位,都能看到孩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