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本周日焕新开馆 多处区域首次对外开放

2024-06-12     北青网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百年风云,薪火相继,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项目各项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将以崭新面貌迎接6月16日开馆。

改造后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文物藏品扩容拓展、陈列展览升级更新、宣传教育赋能造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原汁原味的黄埔军校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东征烈士墓园等历史遗迹,还可以通过全新规划的校史展全景式了解黄埔军校历史。

此外,黄埔军校俱乐部也将首次通过场景复原的形式,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开放。

陈列展览升级 重现黄埔军校辉煌历史

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黄埔岛,“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自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今,从黄埔军校庄严朴素的大门进入,穿梭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各展厅之中,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陈列其中,无声地讲述着黄埔军校的辉煌历史。

6月16日,辛亥革命纪念馆为迎接黄埔军校建校百年而举行的重要活动之一——《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将开幕,目前各类展品已经入场,展厅基本布置完毕。

与以往不同,此次校史展重新规划开放布局,扩大了展陈面积,将原先校本部二门至二进展厅都作为校史展厅,三进展厅划为临时展厅。展览分为“国共合作黄埔创校”“能文能武军政兼备”“东征北伐威名远扬”“英杰辈出丰碑永存”四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乐、3D动画等形式全景式展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历史。

本次校史展新增了不少黄埔军校珍贵文物,比如,展出了6张不同时期的毕业证书,反映黄埔军校学生在革命战争过程中艰难求学的精神。还有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曹利生等人的回忆录或手稿,清晰还原当年军校学生入学和在校学习的情况。在展馆中设立了一排复古的电话,只要拿起电话,便能听到左权、赵一曼等革命先辈的后人深情朗读的一封封家书,倾听穿越时空的对话。

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馆长欧阳旦霓介绍,本次展览将展出170件套展品,除本馆收藏的82件套外,还涉及全国20个单位、多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

欧阳旦霓透露,此次黄埔军校陈列展览更新分为两个主体,除了校史展,还有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原状陈列,将真实再现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全貌,为观众营造良好的观感体验。

在校本部的复原陈列室,记者走过政治部、校长室、秘书处、总理室、学生宿舍等二十余个场景空间。书桌、电话、打印机……一件件烙印着时光印记的物件,重现了昔日军校教官与学生共同学习、训练、生活的情景。

据悉,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原状陈列尽量实现旧址本体、内部陈设和周围环境的紧密结合,改陈更新后的校本部新增了军需部、军械库、军医部等场景。原有的展陈场景也根据在军校工作、学习过的师生、夫役等人的日记、书信、回忆录及其他相关的史料记载,参考影像、图片和文书类资料,新增了部分摆设,力求真实完整地展示黄埔军校在革命时期的状态和场景。

修缮文物史迹 军校俱乐部首次开放

在此次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中,黄埔军校俱乐部将首次以场景复原后的面貌向公众开放。

走进军校俱乐部,一楼四周回廊“修旧如旧”,过道柱子上新加装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壁灯,天花板上悬挂着复古吊灯和风扇,大厅中间一排排复古桌椅整齐摆放着……修缮后的黄埔军校俱乐部让人沉浸式感受黄埔军校师生当年的文化生活。

俱乐部是黄埔军校里面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建于1926年,共两层高,是当时黄埔军校师生举行集会、演出、节日庆典的场所。此次修缮,还复原了黄埔军校俱乐部的“阅览室”“音乐室”“弹子游艺室”“化妆室”,立体细致展现军校师生在军事训练课程之余的校园生活。

此次修缮维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众多。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副馆长林剑豪表示:“黄埔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现存黄埔军校历史遗迹十余处,布局分散,时间久远自然残损,各文物史迹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污损问题,亟待维修。”

为此,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方针,以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为契机,重点推进黄埔军校旧址文物修缮、保养维护等五项工程。其中两项为文物修缮,包括游泳池修缮、孙总理纪念碑修缮工程;三项为保养维护工程,包括俱乐部保养维护、校本部保养维护、东征烈士墓园地面修整保养维护。黄埔军校旧址至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孙总理纪念碑,将在时隔两年多后再次向公众开放。

系列活动不断 打卡互动体验感满满

在军校的室外空间,设置了全新的、连片系统的互动打卡点。如在校本部一进前左侧天井,便布置着“时代新生到黄埔去”签到打卡装置。开馆日游客便可以到此处打卡,领取属于自己的黄埔“新生”编号。此外,校本部广场布置了“百年黄埔正青春”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主视觉装置;孙总理纪念室布置“中山先生说”打卡装置;东征烈士墓园布置“东征东征”打卡装置等。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打卡装置,丰富参观者的互动体验,充分展现黄埔军校的历史底蕴,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罗群佳表示。

据悉,为了深化对黄埔军校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擦亮黄埔军校文化名片,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策划并推出一系列黄埔军校建校百年宣传推广活动,6月16日还将发布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主题宣传片。

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热烈的纪念氛围。杜穗红从小在长洲岛长大,身为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宣教部资深讲解员的她,对黄埔军校的历史文化更是如数家珍,她说:“如今的纪念馆展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节,到处都是革命、历史的氛围,仿佛回到了100年前的黄埔军校,耳边传来那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到黄埔去’口号。希望延续这份黄埔情,讲好黄埔故事,讲好革命先辈的故事,迎接即将到来的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日。”

焕新后,这些新区域开放了

此次黄埔军校建校百年改造提升,一些之前未曾开放的区域面向公众开放。记者从馆方了解到,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走马楼第三进范围,也有一些分布在走马楼各处及军校旧址内外其他区域。

1禁闭室

位于二、三进楼梯下方,有轻、重禁闭室之分。最初还没有正规的禁闭室,只是利用楼梯底下角落做临时禁闭室。

2军械库

位于三进一楼西侧三间房,分别是枪械室、大炮室和弹药室。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武器数量种类均较少,后经扣押商团武器、苏联援助等诸多途径,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先进武器且数量庞大的军事机构。

3管理部

原位于校本部二门内部东侧,现移至校本部三进二楼西侧第四、五间。

4军需部

位于三进二楼西侧第二、三间,其中第二间为办公室,第三间为军需品室。负责全校经费的预算筹措、军械弹药粮秣的补给等。

5军医部

位于三进二楼西侧第一间。负责本校卫生事宜,全权承担军校师生体检,校区、部队卫生勤务及战地救护职责。

6顾问室

位于一进二楼东侧。黄埔军校为孙中山先生仿效苏联创办,并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持。苏联向军校派驻顾问参与军校筹建,并对军校的军事组织、政治制度、教学计划和军事行动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帮助。

7黄埔军校同学名录查询室

位于三进一楼东侧。这里是目前国内可以公开查询的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黄埔名录数据库,现已收录黄埔本校、各分校、附设各训练班、各兵科学校等黄埔系毕业学员/生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

8俱乐部

俱乐部是军校里面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共两层高,建于1926年,是当时黄埔军校师生举行集会、演出、节日庆典的场所。2021年,馆方曾对俱乐部屋顶和地面进行补修,大堂场景复原,布设关于俱乐部历史的展览。此次改造提升工程开启俱乐部一至二楼的全面修缮复原。

9游泳池

位于黄埔军校俱乐部西边约100米的珠江畔,是1926年军校为适应在南方水网地带作战需要,由船坞改建而来。两个泳池连在一起,西边的是浅水池,适合初学者;东边则为深水池,与珠江相通。

10孙总理纪念碑

于1930年落成,是黄埔军校旧址中至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2022年开始纪念碑修缮工作。时隔两年多,孙总理纪念碑将再次对公众开放。

温馨提示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校本部2024年6月16日当天仅接待有预约票的游客,未预约到票的游客请勿前往。

自2024年6月17日起,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恢复正常开放,开放范围及开放时间如下:

1.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白鹤岗炮台:09:00~17:00(16:30停止进馆),周一闭馆(2024年6月17日、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2.东征烈士墓园:09:00~12:00,13:00~17:00(16:30停止进馆),周一闭馆(2024年6月17日、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文/何瑞琪 徐洁芹卜松竹

摄影/杨耀烨

编辑/倪家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91b5540d39286a3c81845a360d565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