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锄毒根” 守住“金三角”

2019-12-18     山西政法

西跨黄河,连接草原。东出太行,俯瞰华北。山西省忻州市,全省版图面积最大,与陕西、内蒙古接壤,形成地理上的“金三角”。境内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在历史上被称为内长城的“外三关”,筑牢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第一道防线。

特殊的地缘位置,独特的关隘地形,成为涉毒人员觊觎的“香饽饽”。

斩断运毒通道,忻州之于山西,至关重要。

两年来,山西省忻州市共缴获各类毒品212公斤,冻结资金2053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14人,查处吸毒人员6061人。先后斩断云南、河南、四川、安徽等地入忻的贩毒通道17条。

在山西省开展的“禁毒人民战争三年攻坚战”中,忻州警方以“零容忍”的姿态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凌厉攻势,破获一批大案要案,“金三角”得以堵源截流,“运毒北部通道”土崩瓦解。

在这条隐秘战线上,忻州公安民警出生入死、卧冰餐霜,立下累累战功,连续四年领跑山西省禁毒工作,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在实战中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忻州经验。

以铁的意志,铁腕“治顽疾”

晋、陕、内蒙古“金三角”,经济繁荣之地。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造就了运输业快速发展。便利加暴利,叠加其他因素,虽然几经严打整治,忻州吸、贩毒形势依然严峻。

斩断入忻通道,就是掐断毒品入晋的北部咽喉,意义重大。忻州,如何打好这场战役?

按照山西省关于“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三年攻坚战,着力减少毒品危害和整治突出毒品问题”的要求,忻州警方铁腕出击,将“清剿”深入到街头巷尾、山庄窝铺。

“毒品治、县域安”。在省公安厅支持下,忻州警方明确了具体做法——以情报信息为基础,专业研判,合成作战,全链条精准打击。

战略上,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忻州市公安局调集精兵强将,组织33个成员单位组成督导小组深入基层,逐级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同时出台一系列禁毒政策,全面布局禁毒工作。

战术上,情报先行,牢牢掌握主动权。今年初成立的禁毒专班,变原有的“分县局各自为战”为“情报综合分析研判”,利用“大数据抄底”战法,形成一条贯穿全案的“线索链”,专业化、精准化打击。

很快,一套“主管部门负总责、职能部门具体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忻州禁毒战线全面铺开。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

“飓风—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净土1号”专项行动……针对我省北部贩毒通道,忻州警方高调亮剑,配合省公安厅部署,深入推进国家禁毒委“净边”“清隐”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涉毒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多渠道斩断了流向我省的贩毒通道。

实战中,“地缘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正好用来严打过境贩毒。忻州警方与陇、川、滇等地警方联手,形成入口堵、出口截的查缉格局,铸就“进不来、出不去”的铜墙铁壁。

数字是有力证明。两年来,忻州市共缴获各类毒品212公斤,冻结资金2053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14人,查处吸毒人员6061人。先后斩断云南、河南、四川、安徽等地入忻的贩毒通道17条。特别是今年,忻州警方成功破获2起部督案件,7起省督案件,也是近年来集中申报部、省目标案件最多的时期。

至此,进出山西省的“运毒北部通道”被成功掐断。

以铁的手段,铁刃“割毒瘤”

斩通道,控毒源,说着轻松,做则不易。

近年来,毒品呈“多头入晋”态势,陆、空、铁、邮渠道交替,跨境、跨界贩毒活跃,贩毒手段也日益“科技化”。

多年的“猫鼠游戏”,让办案民警基本摸索出一套禁毒方法,但随着犯罪手段翻新,从摸清通道到斩断通道,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经,全市一个季度缴获的毒品总量,就远超吸毒人员的月吸食量。这说明,入忻毒品,一部分进入本地市场,一部分以忻州为集散地中转。

面对毒情新变化,传统打击方式急需升级。

“过去的打击方式,有点像‘钓鱼’,一杆一鱼,各单位工作相对独立,技术薄弱,打击本地零包贩毒还行,对跨区域犯罪、真正断通道打毒枭就很难发挥作用了。”在忻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冯光(化名)看来,信息化是民警的“耳朵”“眼睛”和“大脑”,能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今年初,忻州市公安局成立了禁毒专班,从吸贩毒严重地区抽调经验丰富的精干警力回市局统一集中研判。

有了大数据的支持,一幅全市主要涉毒人员及外省入忻通道的“详解图”被描绘出来,清晰明朗。

接下来,禁毒专班以线索收集研判为核心,以嫌疑人行为轨迹为线条,织就一张“天网”。查处辖区涉毒,打串案,追一线,对内部“涉毒土壤”进行毁灭性打击,对外来贩毒,以“追”为主,从源头上摧毁网络。

这种“市局统一指挥、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打击方式,在山西尚属首创,让警方从线索研判直至抓捕收网,都牢牢掌握主动权,成效显著。山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专程赴忻调研时,曾给予高度肯定。

从破获案件看,改装汽车、物流寄递等一些西部地区都鲜见的运毒方式,在这种打击方式面前,纷纷败北。

一次性缴获吗啡35.546公斤!抓获吸毒下线162名,冻结资金82.4万元!2018年10月26日,注定被铭记。

当日,忻州市公安局打了一个漂亮仗,一次性缴获毒品数量达全省之最。案件背后,是一个极度隐匿的跨国贩毒团伙,“大数据合成作战”把它找了出来,连根斩断。

为了跨区域打击,“异地用警”这个杀手锏也被用足用好。

“老实说,谁还没个‘自己人’?一个县城也就十几万人,一旦下手软,走漏了消息,很可能前功尽弃。”常年活跃在一线的禁毒外勤民警李阳(化名)认为,有些涉毒犯罪之所以在多次打击中“存活”下来,与嫌疑人熟悉当地警方工作模式不无关系。而异地用警则能防止行动泄密,实现“左手抓干净,右手打到底”,避免事后打击报复。

以铁的决心,铁拳“锄毒根”

禁毒,不仅事关政治,更关乎社会和民生。

严打之下,毒品市场不断萎缩。

熙攘的街巷内,有一个“特殊门诊”,每天有人匆匆出入。来者登记过后,端过一小杯青绿色的液体喝下。喝完,不作久留,转身出门,隐没在人群中。

这不是电影中的片段,而是忻州忻府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日常。每天来这里的40余人,都是自愿戒毒人员。青绿色液体是美沙酮药物,可以辅助隔断、治疗毒瘾。

现在,这样的“特殊门诊”在忻州有两家,为在册吸毒人员提供帮扶。

“戒毒者也有尊严,需要关爱。”常年与“瘾君子”过招,忻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外勤民警关海(化名)更懂吸毒人员的心理。“特殊门诊”多设在街头闹市,标识明显,有人碍于面子,不愿治疗。

为此,忻州市禁毒委牵头,在全市增设“康复科室”,戒毒方式更隐秘,还杜绝了美沙酮管控药品在社会上流失。同时,抓住吸毒人员管理、戒毒康复、帮扶救助三个环节,延长强制戒毒“手臂”,把触角伸到基层。

打击毒品犯罪,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因自身患有重疾或传染病,监所不便收押,一些“瘾君子”取保后更肆无忌惮,甚至重操旧业。这样的特殊群体,收押、管控一直是困扰禁毒工作的难题。

为此,忻州市公安局与忻州市中医院联合成立了全省首家病残涉毒人员特殊监管病区,警方管理,院方治疗。还与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建立协作关系,确保“应收尽收”。从此,特殊群体“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县区纷纷行动。目前,忻州市共有特殊监管病区13个,覆盖所有区县,累计帮扶病残涉毒人员367人次。

如今的忻州,全社会齐心禁毒的局面已经形成。有缉毒卫士守护,“铁三关”再难逾越。

实现河清海晏、天朗气清,忻州,未来可期。

来源:山西日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8BGIm8BMH2_cNUgR44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