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丨银川10人误食野蘑菇中毒,这东西比砒霜还毒
6月以来
银川市气温攀升
雨水充沛
野生蘑菇到了生长旺盛期
其引发的中毒事件
也逐渐多了起来
……
(网络图)
7月24日,记者从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随着银川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工作的不断扩大深入,截至7月23日, 银川市已监测到有10人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在多起中毒事件中
罪魁祸首都是一种
看上去个头不大
毒性却比砒霜还强的野蘑菇
它就是 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
对此
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面向广大市民发布
健康提示
//
警惕肉褐鳞环柄菇中毒,勿存侥幸心理,不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难以辨识的野生蘑菇。
什么是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俗称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菇,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蘑菇科、环柄菇属。它菌盖直径2cm~6cm,底部菌褶部位是白色至乳白色,菌柄根部有明显暗色鳞片。
专家总结其外形特点就是——“小个子,头长草(鳞片),腿长毛(鳞片),松杉树下常见到”。
(草丛中的肉褐鳞环柄菇)
在哪些地方容易发现和采摘到
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主要的生长环境是针叶林,以松树下最为常见,目前已发现在枣树或其它阔叶树下也有生长。
银川市区它会经常生长在公园(如海宝公园)、河畔(如典农河畔)、广场(如大团结广场)等地方的草坪上、松树下,以及马路边和居民小区的绿化带里。
肉褐鳞环柄菇因其外观与老百姓俗称的松蘑、榛蘑、香菇等可食用蘑菇十分相似,因此容易被误采误食,是宁夏已知引发蘑菇中毒最主要的品种之一。
肉褐鳞环柄菇中毒有哪些表现?
肉褐鳞环柄菇属于剧毒环柄菇类,含有鹅膏毒肽,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
中毒后可分为四个临床症状阶段:
潜伏期:误食后有6~12小时潜伏期(其它蘑菇多数2小时内发病),这一特点对于中毒诊断有一定价值。
急性胃肠炎期:该期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霍乱型”腹泻等肠胃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
假愈期:1~2天内无明显症状,容易造成康复假象。患者肝功能酶和胆红素开始上升,肾功能开始恶化。
内脏损害期:患者重新出现临床症状,病情迅速恶化,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多脏衰甚至死亡!
一旦中毒必须掌握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如果发现误食肉褐鳞环柄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要高度警觉,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保留好食用蘑菇样品供救治医生参考;在等待救援期间,采用汤勺压舌根的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处理;若催吐效果不好则要洗胃,洗胃越早效果越佳。
民间鉴别野生蘑菇的方法是否可信?
野生蘑菇的毒性鉴别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帮助。 蘑菇种类非常多,即便是专业人士,不依靠设备仪器,也不能百分之百分辨正确。因此民间流传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大多无科学依据,不能轻信: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提醒: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者白色。
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提醒: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欢生长在粪便上,如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提醒: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如鹅膏毒素就不能发生颜色反应。
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提醒: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专家有如下建议:
做到三不法则: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不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难以辨识的野生蘑菇。
烹调加工野生蘑菇时一定要炒熟炒透,不能凉拌生食,食用野生蘑菇时尽量不饮酒。
不要存侥幸心理,轻信个人经验和民间方法来鉴别野生毒蘑菇。
学校食堂、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会议餐厅等集体用餐单位,不要采购野生蘑菇及其制品,避免因误食野生蘑菇而发生中毒事件。
记者:沈亚婷
审核:马玲艳 刘沛昊
编辑:马玥
“分享+赞+在看”
告诉身边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