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这是一个变化太快的时代,永远不缺热点,也永远不缺聚光灯,我们常常不得不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选择,但却忘了自己为什么选择出发;
这也是一个变化很慢的时代,近处是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生活,远方是渺茫而飘忽的希望,我们也常常被这种日常消耗了自己的希望与初心,就像在沙漠中隐约出现的一抹绿色,不仅带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更多的希望与可能。
不要忘记自己“心中的绿洲”,我们也问了一些朋友们为何选择出发寻找“心中的绿洲”,下面是他们的故事。
马寅:
担心有一天自己停止生长
在秦皇岛的海边,一座叫阿那亚的北戴河小镇自然生长出来,图书馆、礼堂、美术馆……因为有太多的景观、建筑和公共空间,住宅只是巧妙自然地散布其间,很容易让人忽视这是一个文旅社区项目,好似一个自然生长的海边小镇。
但这个生长却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背后都离不开马寅。2013年,马寅刚接手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几乎烂尾的地产项目,40岁的他,不得不带着人生上半场的疲惫与困惑在一个选错了的项目中寻求解答:我想要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开始改变商业格局的那年,他因为意外而开始了自己创业之旅,“如果没有冒险的话,就没有阿那亚”。如今,他也还走在自己冒险寻找绿洲的路上,吸引了和他一样去寻找“心中的绿洲”的青年艺术家,比如越发坚定自我的画家孙一钿、“享受自我质疑、敢于揭开一些黑暗”的秘密行动乐队;去年作为阿那亚戏剧主席举办了首届海边戏剧节,未来还会持续开辟艺术家工作室……阿那亚的生命美学是“让一切美好自然生长”,和阿那亚一样,马寅也是不断成长的,尽管这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与不可控,但马寅说希望自己永远保持一种“应激”的状态,不要陷入一个“老男人的状态”——停止成长,心智闭合,“超越的驱动力就在行动中”。
“跟年轻人在一起,去做更多与文化艺术内容相关的事情,去看不同角度的意见、观点,可以让自己每天都在不断成长。” 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和挑战,这不仅仅是BMW iX的精神,也是那些始终在“寻找心中的绿洲” 的人们的内心之光。
i超越自己,i寻找绿洲
Uma Wang:
“自然界一直是我汲取灵感的重要来源”
今天,每当我们谈到“中国设计师”的时候,无法绕开Uma Wang(王汁)的名字。如果说过去她还只是在小众设计圈与买手店走红,2018年《邪不压正》的上映则让Uma Wang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她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旗袍为灵感,为周韵设计了电影中的十几套服装。
暧昧、内敛、肌理、阅历……是很多人对她的设计的感受,也往往会把她的设计与“东方”联系在一起,但在Uma看来,“我根本不会去想着东方与西方,这两个词不是 divide,不是分开的”。
更多时候,她的设计创作往往只是因为面料而开启,“某一块面料它适合哪一种款型”,比如Uma Wang 2016春夏系列就是从芭蕾舞演员常被汗浸湿而有点褪色、发黄的肉色布料开始,整个秀场用了大量裸色,在层层叠叠的薄纱、蕾丝、绸缎中,呈现出一种自由与流动;2020年春夏系列,则在面料中勾勒出一座穿越千年的庞贝古城的一系列故事:不仅保留了墙面斑驳的纹理和色彩,那种风吹日晒留下的时间痕迹也会相应在其他细节中显现。
“自然界一直是我汲取灵感的很重要的一个来源”,Uma Wang的设计源于“众生”,也让人们在其中看见“众生”,正如一位国外客人曾对Uma说过的一句话,“我看你的衣服像是穿越了很多文化与国家,穿上真的就像是从喜马拉雅走到了中世纪。”
正是这种将自然与设计的巧妙结合吸引了同样推崇自然之美的BMW,探讨对“原生态”、“自然与科技”的理解,在Uma看来,“自然而然的设计,原生态的气质可以把人的距离拉近”……
i像一片叶子,i剪裁了自然
原石、水滴、树叶皆为灵感,创新BMW iX的设计语言取之自然,在科技之余保留了自然的温度与质感,受到BMW自然与科技和谐共生的启发,Uma将自己这次的创作灵感转向了BMW iX自身的材料,将BMW iX橄榄叶糅制的皮质、水晶控件等设计,转化为此次跨界合作的灵感,将自然与科技的迷人设计在人身上延展,“内敛而灵动”。
徐震:
解构物质,重组意识
徐震在24岁的时候就参加了2001年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他的“没顶画廊”是唯一一家入选artnet“2016年全球十大最具创新性画廊”的中国画廊,他的亚洲首个概念艺术作品《徐震超市》被搬上苏富比拍卖会……他借助大家熟悉的中介物和符号,用装置和影像,来探讨当代物质与精神文化之间的链接与转译。
“很多人看到我作品会‘扣帽子’,其实我感兴趣的,只是现有经验通过怎样的创作、调整、组合产生一种新的经验,而不是关心作品的意义。”
他所说的“新的经验”,或许可以在BMW iX的“自然哲思”单元的作品《山》看见,这是他对自己2019年作品《山》的再创作。《山》将古哲学家的头像截取、倒置、放大,远看就像一座座中国假山石,但在残缺之下又能发现其中的古希腊元素。而在2021版本中,徐震将其升级为一种新的人与车、与自然的集合景观。在古哲学家与山石之间对立着的双重镜面,放置了一辆以“亲生物设计”理念为灵感的创新BMW iX,而植物元素点缀其中,让人文、科技与生态等多种形态的物质,解构之后重新组织和表达为新的意识表达。
徐震,山,2021
“宝马:景观意象”-“自然哲思”单元
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有人称呼他为“意识的捕捉者”, 徐震一直在思考不同时期的文化符号,捕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靠物体产生艺术,在人类文明符号中的创作,包括对待“自然”的态度,但 “一直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到了中年,就会去向自然、野外中寻找”,也对生态、人文和科技的关系,在当下这个时代有了新的解读与理解。“以前我们会把生态简单理解为跟自然有关的环保,今天会发现是跟我们的科技发展同步造成的一些关系。“
i解构物质,i重组意识
BMW iX在“自然哲思”单元借助徐震《山》作品,展示出BMW iX始终蕴含的科技加人文的双重关怀。山石的造型与BMW iX的整体原石切割设计相呼应,呈现出了一种“原石”的最返璞归真的质感,植物元素所共同营造的自然意象也如同BMW iX的设计理念,试图在喧嚣的城市环境中去打造一片富有生命力的精神绿洲。
究竟何为绿洲?
徐震不断对自我意识与边界的探索、马寅对于“美好自然生长”的向往、Uma Wang 始终挖掘的自然与设计之美……让我们看见“绿洲”在不同人心中的不同样子,但它常常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希望。
面对不断变化的未来,我们又带着怎么样的期待和希望,BMW iX也始终在探寻“心中的绿洲”,在多年之前,BMW一直用灵感、希望和探索,寻找改变世界的可能性。而面对大众对于电动车产品的固化想象,它依然发出了新的提问——电动一定要牺牲驾驶的乐趣吗?我们对于未来出行、对于车的想象是怎么样的?还会有更多想象的可能性吗?
在到达未来之前,BMW iX也发出了自己对于答案的追寻,将愿景与创造结合,从未停止追寻“心中的绿洲”的可能性:
BMW推崇自然与科技的和谐,无论是BMW iX原石切割设计的整体造型,水滴型尾部设计流畅有型,流光溢彩玻璃控件镶嵌于FSC认证原木面板之上,橄榄叶糅制的皮质……无不在科技之余,保留了自然之美,让驾乘者仿佛身处自然之境,获得深层次的精神放松与慰藉。
BMW iX灵感源于自然,但却由内而外演绎出现代极简主义风格,匠心工艺勾勒未来豪华品质移动座舱,而作为一台纯电车,BMW iX并不以牺牲驾驶乐趣为代价,同样可以拥有震撼人心的引擎声浪,无论是平稳静谧之旅,抑或是激情澎湃之旅,充分领略多元化驾驶乐趣。
BMW iX心中的绿洲,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去探索“超越电动”之外的美好想象,抵达“多元驾趣之地”, 只为回归本真感受,达到人、车、自然三者融洽共生的和谐状态,让未来豪华出行体验近在眼前。
如果有人问,未来的我们需要电动车吗?
或许我们可以想到BMW iX的答案——超越电动,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