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海事局:奋力服务唐山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2-13     唐山发布

原标题:曹妃甸海事局:奋力服务唐山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港口考察时指出: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曹妃甸海事局作为交通运输部驻唐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着力提升海事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水平,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为唐山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构建本质安全,提升海上交通安全治理水平,保障唐山市经济发展水上运输通道安全畅通

充分发挥海上交通安全监管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完善海上安全风险管控举措,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清单》,推动海上交通安全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深化“商渔共治”专项行动,建立市、县两级水上交通安全议事协调机制,划定、发布河北省首个渔船推荐航路,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共建河北辖区“商渔共治”示范区,共同维护海上通航、渔业生产秩序稳定。主动融入地方公共安全治理大局,加强与交通运输、海警等相关单位战略协作,推动建立水上交通“大安全”体系,全力打造平安海区。

稳步提升海上应急搜救能力。开展“船舶碰撞突发溢油事件应急处置及人员搜救应急演练”“河北首次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练”等大型实战演练。大力扶持鼓励海上公益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近海救援志愿者专项培训,加强日常专业指导,强化海上搜救和溢油应急能力,向近海救援志愿者协会捐赠救生衣、救生圈、手持高频等搜救装备,鼓励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水上应急救援,通过发挥海事和社会力量联合救援能力,提高应对和处置水上交通突发事件水平。

2023年1-11月,曹妃甸海事局共安全监管进出商船5.08万艘次,累计保障4.49亿吨货物安全运输,开展海上搜救行动17次,成功救助人员141人,搜救成功率97.72%。水上安全事故“四项指标”持续保持低位,水上安全形势稳定,全力保障了“海上高速公路”安全、畅通、高效。

二、深耕制度创新,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航运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海事服务

打造海事政务服务“样板区”。建立完善海事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打造“4+2+1”(即四窗口两中心一阵地)海事政务服务“样板区”。推出船舶登记业务“一码通”服务,将涉及船舶登记业务的船舶识别号使用核准、船名核定、船舶所有权登记、船舶国籍证书核发、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核发等12项业务100%纳入“一码通”服务,办事群众通过扫码轻松获取相关材料,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海事政务办理效率,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建立海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推出12项优化海事营商环境具体举措,实施社会满意度提升行动。开通尾号为12328的“助企纾困”海事专线,实行海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海事政务“首席服务官”等工作制度,推出“网上预审+邮寄”和远程视频核验辅助审批服务,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优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管理流程,实施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便利通关举措,全面推进“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措施,营造更加公平、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促进船员产业发展壮大,支持唐山海运职业学院金帆海事培训中心顺利筹建开班,填补了唐山市船员行业培训领域空白,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航运人员1400人次,为航运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深度融入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建设。曹妃甸海事局不断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全力服务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高质量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共推出20余项服务举措,其中,“船舶交通智能服务系统”“静态业务集成赋权模式”“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3项创新工作机制得到国务院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肯定。今年7月,“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入选政府管理创新领域改革试点经验,还被列入国务院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项目,成为河北首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促进航运企业、船舶代理、货代公司等航运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向唐山沿海聚集。截至11月底,曹妃甸自贸区成功吸引8个港航企业项目签约,8家船舶管理公司落户,47艘国内航行船舶登记落户。

三、坚持向海发展,打造绿色智慧平安港口,加快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建设

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港口通航资源。倾力支持新天LNG码头竣工验收并投产运营。成功打通40万吨矿砂船渤海深水航路。保障东区5万吨级航道升级项目顺利开展。《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东区新增锚地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曹妃甸港区锚地扩容调整获得重大进展,现已完成东侧锚地调整部分及LNG船舶进出港航路水深扫测工作,努力为“大港口”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在推进40万吨级矿砂船满载常态化靠泊的基础上,今年11月2日,曹妃甸海事局成功保障曹妃甸港首次实现40万吨超大型船舶与15万吨以下船舶对靠作业,进一步提升了港口泊位利用率、释放了深水大港潜能。

大力建设绿色港口。编制《“陆海空天”船舶溢油应急监视监测网络建设规划(2022-2030年)》,全面实现港内拖轮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持岸电及清洁能源使用,发布《船舶岸电使用示范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船舶岸电推广使用绿色联盟”,增强绿色能源供给配套服务能力,引领区域航运绿色发展,助力绿色港口建设。截至2023年11月,曹妃甸港区码头岸电供电设施覆盖率达到60.42%,其中煤炭码头岸电覆盖率达100%,到港船舶岸电使用率明显提升。

服务民生保障能源运输船舶航行安全高效。长期以来,曹妃甸海事局坚持把LNG保供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连续十年保障中石油LNG接收站安全靠泊LNG船舶470余艘次,接卸液化天然气3700万吨,外输天然气516亿立方米。今年辖区新天LNG接收站投产运营后,曹妃甸港进入“双LNG泊位”生产运营新时期,天然气应急调峰保供能力再上新台阶。针对今年冬季LNG保供工作,曹妃甸海事局牵头海关、边检、引航、港方等十二家单位,主导建立了“十二方合作机制”,凝聚十二方保供合力,在健全工作机制、优化通航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提高管理水平等4个方面推出了18项海事保供举措,积极打造冬季LNG保供曹妃甸“12418”模式,抢抓恶劣天气窗口期保障LNG船舶安全、高效靠泊,全力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稳定持续保驾护航。

下一步,曹妃甸海事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加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扎实推进唐山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贡献海事力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82c6672442eb7b92015eecd93d97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