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绿”,更要护“绿”

2024-06-20     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0日电(记者贺书琛)时近盛夏,广袤的内蒙古草原绿毯由浅入深,迎来的游客逐渐增多。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人们情不自禁想要扑进绿海,纵情享受大自然的醉人风光。然而,纵情切莫肆意,享“绿”更要护“绿”。

我国天然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不少草原土地已经承包到户。草原之于牧民,就像耕地之于农民,是当地牧民养畜放牧,赖以生存的家园。

近年来,随着自驾游升温,来草原的游客越来越多,破坏草原植被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牧民表示,看到远方来的客人,都会感到高兴并且热情接待,但是有部分游客不打招呼就剪掉网围栏,开车碾轧草原,甚至扎营点火烧烤。

随意剪掉网围栏,可能导致牧民的牛羊走失;开车碾轧草原,一旦破坏黑土层,草原就有沙化的风险;防火期生火烧烤,如果引起草原大火,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2024年6月9日,当日是端午节假期第二天,许多游客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休闲游玩,欢度假期。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草原保护,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家庭或者联户承包经营。法律明确,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不得侵犯草原所有者、使用者和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得破坏草原植被。非特殊情况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也属于违法行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草原广袤无垠,游客在享受绿意盎然的同时,不能忘记绿色旅行、文明出游,更不能因为行为放纵给草原生态造成破坏。

从近年碾轧草原发生的纠纷来看,有些游客是逞一时之快,也有些游客是由于不清楚景区与草原的界限,跟随前车压出的车辙误入草原深处。对此,加大宣传、引导,增加草场指示标牌,在重要路段和醒目位置做好指引和提醒,以及面向自驾游客,规划和推荐多样化的路线,尤为必要。

在没有对草原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及时介入,以劝诫和沟通教育为主,柔性执法,避免纠纷升级。

自驾游客、越野爱好者,也宜提前做好功课,熟悉目的地相关情况,在“享绿”时做好“护绿”,千里连绵的遍野碧绿,才能托起大家共同的“诗和远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62f2b557c9df8144836934bf403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