嚷嚷着消费降级,他们却转头买出今年最火的“性价比之王”

2023-12-26   VISTA看天下

原标题:嚷嚷着消费降级,他们却转头买出今年最火的“性价比之王”

“不买了”,堪称今年被广大普通人挂在嘴边最勤的三个字。

上半年伊始的“报复性消费”没有持续太久的时间,很快占据热搜的便是一连串的“月薪2万,买不起____”;

线上消费抠抠搜搜,线下逛商场的人们也在自嘲“只敢逛B1、B2”。

一片对花钱谨慎谨慎再谨慎的氛围里,只有一个地方的人,仍然塞满了购物车和后备箱——山姆会员商店。

无论实体经济在经历什么样的变化,“山姆”这个自带话题的名字,今年始终没有脱离话题中心。

据网友的亲身观察,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山姆的人流量堪称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堆满了货品

能被热议的话题也从来没断过,从“试吃天堂”,到卖疯了的“巨型泡面桶”,眼看着临近元旦,最近小红书上又火了很多“赶紧去山姆搬年货”的攻略帖。

晒出的图里,海鲜礼盒里的鲍鱼有拳头那么大,干货礼盒里有拇指大小的山参,还有用刺绣和插画精美地包装的点心礼盒,等等。

不少年货都成了最新被疯抢的热门单品,前方发来的现场图里,货架前总是挤满了人,很多网友都吐槽热门年货“太难买到了”。

到处都在收紧钱包,到底是谁还在挤爆山姆?

01

“想买好的,就一定要贵吗?”

山姆会员店近些年在中国的“会员忠诚度”,只高不低。

今年在小红书上吸引更多人讨论的“山姆经验分享帖”,不像以往主要推荐的是“打卡必买”的网红单品;

而大多是已经续费两三年、乃至五六年的老会员,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复购经验,总结出的“续费山姆的理由”和“无限回购不踩雷清单”。

在上海咨询公司工作的90后高爽,对山姆的最大刚需就是食物的品质。

她和老公都有留学背景,去年之前每个周末必搜罗一家评分高、价格也不菲的黑珍珠、米其林级别餐厅“搓一顿”,自嘲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嘴上爱吃得好点。

经历了去年一阵子资源短缺的生活之后,高爽开始意识到回归自家厨房的重要性。

多次尝试和对比一些大型超市的肉类后,现在高爽和丈夫每月会固定去山姆两次,牛肋条、小羊排和冷冻三文鱼已经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对她家的口味来说,山姆的牛肋条脂肪分布均匀、口口爆汁,三文鱼则不用为是不是真的三文鱼操心,而且无论哪次买都色泽橙红,解冻之后肉质依然很有弹性。

今年高爽和丈夫去高级餐厅的频率降低了,多数时候都是买回来自己在家烹饪,但生活氛围感和享受程度反而上去了。

年底看多了山姆年货的帖子后,也在12月加入了抢年货的行列。

在她眼中,山姆已经是品质的代表,不仅日常消费购买,给朋友亲人送礼也很适合在山姆选购。

北京大兴的小乔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的日用食品都是她定期去家附近的山姆包圆。

由于工作太忙、休闲时间有限,每次扫货老几样都练出了肌肉记忆:鸡蛋、牛奶、面包,还有不定期要给爸妈补货的坚果和干货。

小乔自认为不是一个爱“逛”的人,山姆最让她觉得舒服的就是货架上的选择足够极简:“牛奶和鸡蛋都是只有3种可以选的,货架上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反正品控都是过关的。”

子女持家,最嫌麻烦的就是自己买回来的东西爸妈不满意,但两三年下来,小乔把父母的“心智”也教育成功了:“现在我爸就认山姆买的桂圆和开心果,说香味很浓、品质也好。”

网友评出的“山姆性价比三件套”:贝果、鸡蛋、牛奶

无论用户的生活模式是什么,山姆的带给用户的始终是一种“放心”。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山姆旗下自有品牌Member's Mark的经营逻辑之一,便是“针对还没有清晰行业标准的产品,由山姆定义标准并生产”。

以瑞士卷为代表的烘焙商品为例,之所以山姆的烘焙每次都能成为爆款,是因为山姆对烘焙商品细致的优化:

比如山姆坚持只用动物奶油,烘焙预拌粉不添加香精,同时也会最大限度还原经典的烘焙口味本身。

再比如鲜牛奶货架上只有三款商品供人选择,但它们均是供应商(蒙牛、光明和圣牧有机)为山姆专门定制,产品满足中国和欧盟双标准。

山姆奉行“宽SPU、窄SKU”的原则也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即商品品类丰富,但每一类只提供个位数的商品选择。

精简SKU,一方面可以让山姆拿到更优质的供应商货源,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采购规模的优势,让商品价格低于市场均价。

对于坚持在山姆续费会员的人来说,每年260元或680元的会员年费并不像网上炒作渲染的那样买了“中产生活的入场券”,而是让生活在汪洋大海中上了一艘最安全的小船。

02

“最省心的,是不用计算降价的套路

除了品质,山姆对会员另一大无法割舍的吸引力,是它的实惠价格。

背后,是山姆特有的经营模式——

山姆以庞大的会员体量去争取全球优质供应商,通过规模化的源头采买、及一系列优化成本的手段来降低商品价格。

这样不仅能把品质好的商品带给会员,也能在价格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获得消费者认可和信赖后就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山姆会员,以此达成一个不断滚动的循环。

图片来源:温义飞的急救财经

和网上的经常渲染的“山姆土豪”不同,固定去山姆补货的小乔只是北京非常普通的工薪阶层,家里也并没有大house和装得下整个宇宙的双开门冰箱和冰柜。

作为比较典型的价格敏感人群,小乔解释自己已经续费山姆两年的原因,还是因为有真正实惠的价格。

她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去过一次山姆,惊讶地发现山姆的标价其实和网上一些店铺打折后的价格差不多

山姆的猫粮和第一梯队的成分差不多,价格却只有其三分之一左右,最近还又降了50块钱;整切的澳洲肥牛卷,1公斤多的才118元。

像小乔这样和父母一起住的三口之家,或是四口五口之家,对很多日用品的消耗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因此补起货来也青睐更低的价格。

生活在深圳刘一宁作为二胎家庭的妈妈,最初对山姆产生兴趣是因为看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生活博主出的“备菜视频”。

他们周末会固定开车去山姆这样的超市,食材往家一搬就是一大车。

这样的高效率和精密规划感,迷住了同样还身为职场女性的刘一宁。她学着一次性“批量”买东西、再集中时间备菜之后,虽然总开销乍一看并不少,但计算了单价和购买频率,不难发现摊到家庭成员每个人头上、每天的口粮单价是划算的。

因为周末时间不够而更依赖线上配送之后,又通过APP体验到了美妆产品的折扣力度之大、商品单价之低。

这几天她在网上看到了山姆美妆的低价帖,赶紧打开APP看了一下,被实打实的降价吓了一跳:

雅诗兰黛圣诞新年11件套装只卖599,爱马仕的香水30ML只要299。价格已经很低了,比起价格更让人舒心的是不拿十几个小样“凑数”,罕见地价低且不玩套路。

不少人觉得大超市品牌争相降低价格,只是为了压过竞争对手一头。

但对山姆来说,长期实惠的价格才是最深远的考量。

早在2019年的双十一前夕,山姆在全国二十余家门店就有一次大规模的商品调价。据报道,除了卷纸、牙膏、辛拉面等接地气的日常消耗品以外,当时火爆的美妆、食物等单品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价。

比如两瓶500ml贝德玛卸妆水,从228元降价到199元,比当时的其他网店便宜至少50元;6杯装的哈根达斯,调价后单价平均一杯不到19元。

去年11月,山姆同样宣布对10款复购率和渗透率最高的商品做出长期价格下调,包括小青柠汁、麻薯、瑞士卷、酸奶、每日坚果、蛋黄酥等。

今年12月山姆依旧对十几款商品进行长期降价:三文鱼、鸡蛋卷、澳洲牛肉卷、洗衣凝珠、咖啡豆等。

或许不是每一位山姆会员都了解这背后的生意逻辑,但最终作为消费者感受到的,是不会背刺的价格和实实在在的“暖意”。

03

就算消费降级,

但生活不需要降级

归根结底,山姆在大环境的变动中依然保有用户的信赖,是因为双方在价值之道上不谋而合,共同在创造一种理性而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整个社会正在回归理性消费的大趋势中,不少人的购买行为也正在回归“买东西”本身——

不囤自己不需要的,不买不实际的品牌溢价,不过多地考虑消费这件事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附加的身份标签。只买有需要的、有品质的,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也越过越健康。

山姆会员对山姆的偏爱也正是基于此: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山姆会员”这一人群、并附加上想象的光环,他们都只知道自己是为了家庭真正的需求而购物。

因为生活其中,所以冷暖自知。

对生活感有追求的高爽,逐渐发现了山姆除了有品质保障的食物,其实还把生活方式带到了她的生活里。

露营最火的时候她其实不太想跟风,一来是觉得买各种露营装备、挑选食材,非常麻烦,二来是想不到露营的乐趣是什么。

但是中秋节前,她常去的山姆门店里有一整个展示露营装备的区域。那一片支着露营帐篷、露营椅,摆放着野营搪瓷杯和户外烧烤炉的区域,还有一轮圆圆的大月亮映入眼帘。

那一刻她突然有了想亲近大自然的冲动,立刻很方便地买齐全套装备,随着朋友走进了山里。

刘一宁偶尔带着孩子去山姆的时候也会排队试吃,不是像网上调侃的那样“吃到饱能省一顿饭钱”,而是她看到山姆试吃的做法往往少油少盐很健康而且味道不错。

看到孩子喜欢,她也学会了,并且会买相应的食材做给孩子吃。

“有一次尝了人家煎的香菇特别香,一问,就放了一点薄生抽和盐,后来就一直回购那个牌子的香菇了。还跟山姆的大厨学了牛肉、番茄锅的做法,一家人都很喜欢。”

山姆似乎总能用自己的方式满足各式中国家庭的需求,无论是二胎家庭、还是新手夫妻,每个人都期待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山姆整装待发。

山姆会员在对山姆的信赖中,逐渐领悟到了山姆会员的“价值之道”、更是生活之道,山姆也在和会员为精简、有品质、有价值的生活方式而共同努力。

本文内容包含广告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买得实惠才是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