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MY GOD,手感太顺滑了吧,一个鸭屎绿,一个失血白,真是好看到爆。总之,买它!买它!买它!”
因为模仿网红李佳琦,一位名叫天天的小朋友也成了网红。在抖音上,他有70多万的粉丝,短视频有四百多万的点赞。
作为回应,李佳琦送了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套练习册。网友一边笑得肚子疼,一边感叹,这届小朋友确实有点不一样。
与80后、90后从小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烦恼不同,今天的95后、00后们似乎正面临一个新问题:选择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
2018年,有媒体曾做过一个95后就业观的图解,其中提到,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
新兴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正帮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一夜成名。与此同时,也带动网红经济的火爆,网红月入百万、月入千万的新闻屡见不鲜,他们的“带货”能力更是堪比明星。去年双十一,李佳琦5分钟就卖出15000支口红,被人称为“口红一哥”。
不仅如此,短视频和直播还成功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刷抖音、看游戏直播、成为UP主、在小红书发表种草笔记、随时随地拍Vlog,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日常写照。
把爱好变成工作,轻轻松松就能养活自己,这似乎正在变成现实。因此,一个疑问随之而来,如果当网红就可以赚钱,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读书?
就在近日,华为签发的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截图流出。
邮件显示,华为制定了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制方案:8位顶尖人才薪酬为90万-200万元/年不等。
其中,钟钊、秦通两位博士的年薪高达201万元!
其实,早在今年6月,任正非就对外宣称,华为明年还想从世界范围高薪招进200-300名天才少年。
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华为这一举动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怎样才能一毕业就达到年薪两百万?首先得考上北大清华中科大华科大,然后还要熬到博士。
虽然只是一句调侃,却印证了那句老话:知识,就是实打实的财富。
新华曾做过一个关于95后职业的调查,54%的人向往的职业是当网红。
另一项调查中,小学生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时,他们脱口而出的都是想当网红。
热播剧《少年派》就有这样一个情节,高中生林妙妙接触“直播”尝到一点甜头后开始飘飘然,成绩一路下滑,差点放弃高考。
人们认为当网红,走捷径,就可月入百万,相比之下好好读书显得笨拙又吃力不讨好。
但傻孩子们不知道的是,那些流量千万、年轻貌美却没有真才实学的网红最终都会相继消失。
而那些长盛不衰的,谁不是靠着本身的才华和不断的优质内容输出才有如今的成果?
你以为papi酱只是个粉丝3000万的搞笑博主,不知道她中戏研究生毕业。
你以为黎贝卡只是个粉丝500万的时尚网红,不知道她毕业于暨南大学,曾是《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
这些光芒万丈的人,谁不是靠着过人的学识、超出旁人的才华才走到今天?
如果读书真的无用,就不会出现每年不同学历应届毕业生薪资差异如此大的局面!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最高学历群体比中低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出整整6倍,这个世界,就是会相对善待知识上的高尖人群。
有“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称号的蔡澜,也一直关注年轻人的状态,谈到关于当网红赚钱还是埋头苦读的讨论,他直言:“读书是基本功,不做不会长久,什么书都要看。”
这个世界上,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普通人。
也许读书并不能让我们站上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却能避免跌入生活的底层。
读书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赋予我们更多赚钱的机会,而这些机会的背后是生活的底气和选择的权利。
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给自己穿上知识的铠甲,才不至于在青春的潮水褪去之后,发现自己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