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访中国人民大学,勉励青年学子——“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如果将抗疫比作一场和新冠病毒的赛跑,那么在这个赛道上有一群高医青年也在奋力奔跑,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孙红雨医生便是其中一员。在苏州本轮疫情防控中,孙红雨医生主动请缨,驰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参与苏州市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青春向党,前线提交入党申请
在到达定点医院的当天,孙红雨医生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谈及入党缘由,他讲述了一名共产党人——钟南山院士的两个故事:一是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钟老力排众议,指出非典病原体是一种未知的病毒,而不是衣原体、支原体等不典型病原体,为抗击非典指明了方向,这位“实事求是”的共产党人在他年幼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党员的种子,“我长大后也想成为像钟老一样的人”,他在入党申请书里写道;二是新冠疫情爆发,钟老逆行武汉,充分调研后指出本次疫情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为国家制定防疫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主动挺身而出的永远都是共产党员,这些先锋榜样深深地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让我进一步感受到党组织的感召和党性的神圣”,最终他坚定了入党的信念,向党组织提交了神圣的入党申请书。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说,总书记的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虽然还未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但是他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主动请战,积极投身抗疫战场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孙红雨医生多次请战一线,由于岗位特殊,奉命留守重症监护病房。在完成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他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参加了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至今,和科室同事一道参与了高新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多次参加高新区及昆山市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流行病学调查通常都是突然通知,有时甚至是深夜,核酸采样凌晨集结更是常态,但是他总是随叫随到,没有丝毫怨言,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我是男生,身体好,这些活对我来说小意思”,每每提及这些,他总是轻描淡写。本轮疫情发生后,接市卫计委通知,我院需组织一直医疗队驰援定点医院,其中必须包括一名ICU医生,在接到上级领导的电话时,他几乎是没有一丝犹豫——“没问题,我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出发”。孙红雨医生的爱人刘燕也是一名医生,就职于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夫妻俩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伉俪情深,在得知丈夫即将奔赴一线时,她纵有万般不舍,还是默默地帮爱人收拾好了行李,“有国才有家”是夫妻俩的共识。
恪尽职守,高效完成诊疗工作
到达定点医院后,孙红雨医生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勇敢无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多次得到了定点医院领导的赞许。
他所在的病区有一位患者,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本次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期间出现无尿(医学上24小时尿量<100ml即称之为无尿),作为一名ICU医生,他敏锐地意识到该患者目前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尿潴留,二是急性肾损伤。如果仅仅是尿潴留的问题,留置导尿管即可解决,但如果是急性肾损伤,则可能需要进行深静脉置管、CRRT等操作和治疗。在向病区主任汇报并简要分析了病情后,决定在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的同时,先留置尿管,做好深静脉置管、CRRT的准备,最终证实患者是尿潴留,在留置了尿管后病情明显好转。
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是虚惊一场,有另一位患者,她的病毒载量很高,传染性很强,“非必要不接触”是院感的要求,但是有一天深夜,患者突发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心率最慢至26次/分,随时有心脏骤停的风险,必须要医务人员到床边参与抢救,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进入病区参与抢救,在医护团队的默契配合下,经过一夜努力,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病房的工作,有的考验快速决断的能力,有的则考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刚进入病区时,有位高龄患者,多年前因脑梗死瘫痪在床,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本次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在按照常规治疗后,患者的家人纷纷核酸转阴出院,但是该患者却迟迟无法转阴。孙红雨医生根据多年ICU的工作经验,给出建议,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但患者的老伴却坚决不同意留置胃管。在病区主任的带领下,孙医生和患者老伴反复沟通留置胃管、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最终患者家属同意留置胃管。在医疗队撤离的前一天,患者连续两次核酸阴性,达到出院标准,也为本次驰援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一名ICU医生,常被外界称我们为压舱石,早期识别重症患者,阻止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处理病房突发状况是我的专长,这些我的分内事,我义不容辞”,谈到这些,他语气坚定。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孙红雨医生的名字源自于毛主席的这句诗,主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六十五年前,我们可以战胜血吸虫病,六十五年后的今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无数像孙红雨这样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奋力拼搏,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也必将战胜新冠疫情!(ICU: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