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8日当天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独家爆料了一篇文章,详细叙述美国和挪威合作将“北溪”管道爆破的来龙去脉。文章中称拜登政府和国安顾问沙利文等人一手策划了该事件,CIA将计划告知挪威海军并在6月军演期间提前埋设好了炸弹;最后在9月挪威军机投下浮标将炸弹引爆,这段横跨东欧的大工程宣告瘫痪。消息曝光后美国方面第一时间否认并称“完全虚假”,挪威也紧随其后拒绝认账。
10日,俄罗斯外交部向美国发出声明,称该事件完全应该依照国际程序进行调查,且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鉴于此前俄罗斯已经多次向丹麦和瑞典提出要求,无一例外遭到拒绝,俄方再次申请介入并要求向公众提供透明和客观的结果。此外她还称普莱斯的澄清言论是“胡说”,美国有(说假话)的相关传统。综合这段言论来看,俄方的用词并不激烈,对美国和瑞典也并无太多指责,且没有援引爆料的内容。所以俄媒认为政府仍然在“幻想”能够加入西方的调查小组中去,但这种机会非常渺茫。
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回应此事,记者询问中方如何看待美国记者爆料的相关新闻,以及管道是美国炸掉的结论时,毛宁则表示已经密切注意相关报道,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爆炸事件也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此外毛宁还称如果赫什的报告是真实的,这是“不可接受且必须追责”的行为,美方必须要向世界做出交代。
对此有解读则认为,中方的态度相对于俄罗斯来说非常明确:即中国要求美方就此事给出清晰的解释,且向全世界公布真相。从这次各方的反应不难看出,美国又想使用老一套“拖”的方式让热度下降,面对外界所有的指责统统闭口不谈,也不愿意给出详细的解释。又因为美国舆论平台占有优势,所以不久后媒体就会有意“淡忘”这件事;这次中俄双方出面共同“提醒”美国不要试图搪塞过关,但问题在于全球其他国家大多数都避免对此事评论,给美国造成的压力仍旧有限。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媒体举例不要低估美方的“国际社交能力”,比如去年俄军在乌克兰发现的生物实验室事件;即使俄罗斯政府已经将所有相关文件白纸黑字地放在了桌面上,还把这件事捅到了联合国,最后美方只凭借“抵赖”二字加上其他国家的沉默,竟完全将此事蒙混了过去。对此有评论称:“所谓的霸权并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在扭转和平息舆论的能力上,美方同样也是全球独一档的;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不仅可以不为错误负责,甚至连一个解释都不需要,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