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对外资“磁吸力” 政策支持加码

2024-06-12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中国证券报》12日刊发文章《增强对外资“磁吸力” 政策支持加码》。文章称,近期,多地发布相关政策,加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据中国证券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6月11日,已有广东、江苏、重庆、内蒙古等十余个地方出台了有关外商投资的针对性政策举措。

从中央和地方释放的政策信号看,更多促进外商投资的举措有望推出。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日益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对外资的“磁吸力”将进一步增强。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加力优化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核心竞争力。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外资,不少地方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6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行动方案》,提出营造更加宽松有序发展环境。

5月31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明确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举措,构建市级统筹、区为主体、市区联动、多方参与的投资促进机制。优化外商投资保护措施,外国投资者合法收入可依法自由汇入汇出。

4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损害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专项检查整治,依法查处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等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日益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各地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新项目相继落地

正如张新原所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不少外资新项目相继落地。

“在宁夏良好的营商环境下,我们运用新开发的技术及设备加上宁东提供的配套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凸显我们在行业中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信心进行第三期项目的开发建设。”5月13日,在晓星氨纶开启第三期项目开工仪式上,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总经理、晓星氨纶项目总负责人安准模说。

除了宁夏,5月14日,西安经开区与沙特FAS Energy公司、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约10亿元的新能源投资运营中心项目花落经开区,这也是沙特企业在西安市的首次投资。同日,西安高新区与韩国PSK株式会社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韩国PSK中国区总部项目正式落地。

外资新项目相继落地,彰显出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强大“磁吸力”。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近期发布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未来3年作为跨国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排名从2023年的第7位跃升为第3位。

“外资企业和中国市场是‘双向奔赴’的合作共赢关系,外资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机遇和供应链优势。”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说。

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1-4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805家,同比增长19.2%,延续了去年以来新设企业较快增长的态势。“新设企业数量的增长有一定风向标作用,将对未来到资形成支撑。”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近日表示。

更多新举措有望推出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更多新举措有望推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称,将扩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对外开放。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并开展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试点,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确保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日前透露:“我们将在扩大准入、投资促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我们还将会同各方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地方层面,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华表示,成都将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和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同时,常态化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收集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为外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各项政策,以法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杜绝政策举措“空转”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副院长刘青建议,在新环境下,吸引外资要客观分析和认识全球投资趋势,积极应对变化,利用和发挥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做好外资服务工作。(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41dcc47f4f105d2d1afb756339f95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