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出品 | 价值线
栏目 | 热点
作者 | 荆轲、阿月
编辑 | 风飞扬
价值线导读
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也在裁员!
最新消息显示,为了控制支出,苹果上周裁员了100名负责招聘的员工。
低迷的经济,让全球科技巨头纷纷祭起裁员大棒。META、特斯拉、谷歌、微软,以及中国的腾讯、小米都传出了裁员计划。
在A股,有媒体统计,1697家公司共裁员91万人,已有14家公司裁员超万人。其中,裁员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天楹,裁员44898人;裁员比例最高是海航科技,比例为99.82%。
iPhone 14发布前上百人被炒,苹果怎么了?
大家期待已久的iPhone14发布会尚未到来,率先传出的是苹果裁员的消息。
有外媒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控制支出,苹果在上周解雇约100名负责招聘工作的合同工。
作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苹果裁员可不常见。
苹果上一次大规模解雇合同工还是在2019年,当时苹果雇佣了数百名合同工,让他们听对话录音来帮助改善对话助手Siri的功能。后来,苹果出于隐私问题解雇了这些员工。
解聘负责招聘的人员,传递出两个信号:一、苹果裁员正式启动,二、公司招聘工作将大幅放缓。
苹果在7月底公布的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2%至830亿美元,略高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828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约10.6%至194亿美元。
对于裁员,苹果已释放出信号:苹果CEO库克在上个月的财报会议上就曾强调,公司将更加“慎重”地控制支出。库克表示,“我们相信投资会帮助公司度过低迷期,因此,我们将继续雇用人员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但在如今的宏观环境下,我们会对此更为谨慎"。
值得关注的是,往年苹果新品发布会都在9月15日左右,但今年苹果强行将iPhone14的发布会提前至9月7日。
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了应对9月6日将发布MATE 50的华为,但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对此持不同意见,郭明錤表示: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仍在增长,而且不可预测,所以尽快发布/出货iPhone可能会将经济衰退风险对需求的影响降到最低。
看起来苹果是真的急了。
科技巨头裁员有多狠,Meta算法随机裁员
近日,Facebook母公司Meta也加入了大规模裁员之列,并且把裁员玩出了新花样,使用算法“随机”解雇了60名劳务派遣员工。
至于裁员的理由和原因,由于是算法“随机”裁员,一概欠奉。
事实上,此次裁员早有先兆。今年6月份的一次全员大会上,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就曾公开警告,最近的市场之低迷,可能是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所以将通过积极的业绩评估来淘汰掉表现不佳的员工。
“公司里可能有很多人不该留在这里。”扎克伯格说。
近期裁员的科技巨头,也远不止苹果和Meta。包括亚马逊、微软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近期都宣布了不同规模的裁员,就连如今风头正劲的特斯拉此前也宣称要裁员10%,马斯克称对目前的经济形式非常不看好。
亚马逊则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亚马逊的直属员工减少近10万人,约占总员工数量的6% 。
前不久,微软解雇了一个名为 "Modern Life Experiences" 的团队,7月份时,微软表示将在全公司180,000名员工中,裁员约1%的员工。
甲骨文在8月开始了大规模裁员,可能会涉及到全球的数千名员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营销团队的员工人数被削减了30%-50%。
巨头们裁员的理由都很简单,主要是为了缩减成本。
国内方面,本月腾讯也加入了降本增效的队伍。
近日,有媒体报导,腾讯内部发文称,8月15日起,对部分外包员工取消餐厅福利,已有夜宵券可以正常使用,但后续使用食堂需要收费。一位内部员工称,进行此项改革是出于“降本增效”的原因考虑。
不少网友疑惑:“腾讯还差这点钱?”
本季度小米员工总人数下降924人,加入了互联网裁员大军。
业绩普遍下滑,科技公司凛冬将至
巨头们急裁员、缓招聘的背后,是科技行业业绩的普遍下滑,才不得已勒紧裤腰带。
微软公布上季度销售额增长为近两年来最慢,该公司受到云业务放缓、视频游戏销售下滑以及美元走强的影响。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Nadella在最近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未能幸免于当前的经济动荡,但补充说:“IT支出将会增加,因为每家企业都试图通过数字技术增强自身实力,以在某种意义上应对当前的宏观环境。”
谷歌和Meta上月底公布的二季报都显示营收和利润均不及预期。Meta、苹果也几次下调了今年的盈利预期。
MetaCEO扎克伯格近期先是警告员工:准备史上最差之一的经济衰退,不想干可以走。在财报业绩大幅下滑后,又对员工表示:人可以少,事儿要做得多。此外,谷歌也告诫员工:要更专注,更高效。
国内方面,据腾讯最新财报,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净利润同比下滑5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同比下滑17%;阿里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和去年基本持平,利润却足足同比下滑了53%。
在宏观层面,2022年以来,美国经济迎来急刹车。美联储专注于遏制通胀,但全美国却陷入了恐慌,担心美联储连续猛踩刹车可能会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
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美国民众开始减少消费支出,住房销量开始明显放缓,此前火热的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了降温,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两个季度负增长,预示着“技术性衰退”到来。
宏观周期之外,行业内在驱动力减弱或是更主要的原因。
首先,互联网流量红利彻底见顶。中美等国的触网人数是真的涨不动了,没有新增智能手机用户,也就没有新的流量来源,手机出货量和互联网业务增长必定放缓,现在连阿里都不公布年度活跃用户数量了。
腾讯也是如此,社交媒体流量增长缓慢,同时还要面对来自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冲击,在存量市场争抢流量,成本非常高,压制了相关企业的营收。
其次,消费低迷。受疫情及供应链影响,全球通胀高企,对于电商来说,销售额的增长自然是阻力重重。
再次,消费电子创新进入瓶颈期。一款出圈的产品对于消费电子行业影响是巨大的,从智能手机iPhone3到无线耳机AirPods都是如此。但当产品的新意不再,消费者换机欲望也就与日俱减,“不坏不换”、“一台手机用三年”等情况已是屡见不鲜。
那么,互联网和消费电子的下一个新王,究竟会出现在哪里?
元宇宙能拯救消费电子么?
日前IDC数据显示,2021年VR头戴式显示器(下文简称“头显”)的全球出货量达1095万台,突破年出货一千万台的行业拐点,今年一季度VR头显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41.6%。国内VR行业的热度也正在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VR市场零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81%,头戴式显示器销售均价由早期的千元以下升至1740元左右。
近日有外媒报道,苹果正在开发一种外观类似于滑雪镜的混合现实MR头戴设备,该设备具有强大的自研芯片,以及分辨率更高的OLEDoS显示器,该设备最终或将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更多消费者使用的个人计算设备。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认为,“在Apple的2023年新产品中,市场对AR/MR头戴装置的期待最高,可能是下一个革命性消费电子产品”,郭明錤预计苹果最快将在明年1月发布AR/MR头戴设备,在2023年出货约150万台AR/MR头显。
而Meta则预计将在2024年前推出四款VR头显,其中高端MR头显Project Cambria预计在今年9月份推出。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VR/AR行业进入提速增长阶段,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快车道。一方面VR出货量明显加速增长,一方面应用生态逐渐完善,二者相辅相成促进行业进入正向循环。行业已步入快速增长阶段,长期看好VR/AR硬件产业链公司。
A股相关上市公司有:
歌尔股份(002241.SZ):公司为全球VR整机代工龙头,与Meta、Sony等知名客户长期合作,VR/AR领域的研发项目有3个,分别为智能无线轻量化AR眼镜、VR虚拟现实头戴一体机、VR/AR 精密光器件及模组,具备pancake一体机的量产能力。
创维数字(000810.SZ):公司目前VR产品有一体机、分体机、VR短焦眼镜,都已量产并于国内外销售,同时在今年6月份公司将推出一款头手双六自由度的短焦VR一体机。公司刚刚发布pancake 1代系列产品。
三利谱(002876.SZ):国内偏振片龙头,pancake方案光路模组大陆唯一供应商。公司研究开发VR产品已有一年多时间目前正在安装调试,预计下半年可以实现小批量供货。
联创电子(002036.SZ):公司依托多年沉淀的光学技术优势,拥有成熟的AR/VR的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几何光波导、衍射光波导及超薄镜头等。
立讯精密(002475.SZ):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在全球MR/AR领域深度布局。
而内容方面,国联证券研报称,2022年VR下游内容生态全面起步,向元宇宙愿景中的下一代移动生态持续迈进。该行认为,随着Pico4、Meta Cambria、苹果MR眼镜的陆续发布,国内VR“奇点”有望加速到来,而游戏有望成为作为VR内容生态的核心。
国联证券建议关注: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S(09999.HK)、宝通科技(300031.SZ)、恺英网络(002517.SZ)、富春股份(300299.SZ)。
相关链接:
14家A股公司裁员超万人,最高比例99.8%
据东方财富统计,截至4月30日,A股有1697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共裁掉近91万人。
裁员数量最多的公司是中国天楹,裁员44898人,裁员比例最高是海航科技,裁员比例为99.82%。
2021年有14家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减少超1万人以上,其中包括3家国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