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16年,李宇春专辑狂销百万,周笔畅卖唱求生落难?

2023-05-30   苏冉嫣阿悠

原标题:超女16年,李宇春专辑狂销百万,周笔畅卖唱求生落难?

周五,《姐姐2》终于迎来成团夜。

热门姐姐容祖儿、那英、王鸥都上了热搜,

不仅如此,她还拿了观众喜爱度第二名,并成为X-leader。

上一季获X-leader的是人气极高的李斯丹妮,但周笔畅的热闹,似乎被封印在当晚的现场了,并没有在外界激起多大波澜。

她自己却连忙摆手:

我是娱乐圈的边缘人物。

这些,丝毫不影响她在这个圈子平稳的发展路线。

作为初代“草根逆袭”的代表,周笔畅不鸡血,没野心。

她不当“鸡娃”,却走上鸡娃们向往的路子。

外曾祖父中国第一任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和聂耳有着同样地位的先辈音乐家。

周笔畅的外公外婆、妈妈舅舅也都是音乐从业者。

家族都是搞音乐的,妈妈年轻时,甚至在湖南的歌厅唱过歌。

她十分清楚这条路有多“清贫”和艰辛。从十月怀胎起,父母就希望周笔畅不要走音乐这条路。

当年的周爸周妈没想到的是,基因可以强大到离开家族,依旧起作用。

周笔畅6岁时,爸爸因为工作调动,带着全家搬到深圳生活。

和湘潭不同,深圳这座新兴城市不仅新潮,也在慢慢改变着小小的周笔畅。

上初中的周笔畅像男孩一样进入“叛逆期”,不穿妈妈给她买裙子,平时穿得像个男孩子,还留着一头短发。

每次妈妈带她出门,都被认成带的儿子,回到家老妈就是一顿埋怨: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女儿。

爸爸也开始留意女儿的“异常”。

他们从小放养女儿,不报班学音乐,本以为这样就能告别音乐这条路,没成想女儿私底下最大的兴趣,是听歌唱歌。

有时候深圳没有的专辑,她坐车跑到香港也要买到。

她越执着,妈妈越担忧。

最主要的是,民乐出生的母亲压根看不惯她听的那些歌,也不喜欢她的唱法。

乱七八糟,都唱的啥,也没个旋律,词都念不清楚。

周笔畅不知道要怎么向母亲解释,周杰伦的歌不是美旋律,而是叫R&B,年轻人的新潮唱法;

因为这事,周笔畅和母亲没少起争执。那个暑假,妈妈和她谈了一夜。

最后只得到一个结论,她想走音乐这条路。

说服不了女儿,妈妈决定找专家来挫挫她的锐气,整个假期先后带她去见了深圳市群众艺术馆长的姚峰,歌唱家刘颂老师,作家王佑贵。

听了周笔畅的歌,这些长辈全站在周笔畅这边:这孩子,能成才!

妈妈这才妥协:那你就去闯吧。

一时间草根偶像的选秀模式席卷全球,中国最先被“传染”的就是沿海城市,其中包括深圳。

高二,周笔畅凭借原创歌曲《多么的想你》,拿下百事新生代歌手大赛冠军。

第一次体会到舞台的快乐,她更坚定了唱歌这条路。

在老师的鼓励下,周笔畅四处参赛,都拿过不错的名次。学习上,也毫不逊色。

没有课外补习班,放养模式下的周笔畅,却馈赠了父母最好的成绩。

海选那天,周笔畅在等候区看着前面的妹子,唱完出来后都在掩面痛哭。她心里开始打鼓,“里面的评委得是有多凶残”。

轮到她,一开嗓,柯以敏听得站起身来。

和大家不同的是,三个评委不仅不凶,还夸了她一通。

总决赛只看短信支持数,那天汪涵怀着忐忑,从个位数一个一个揭晓票数。

那晚,在横店演黄晓明版《神雕侠侣》的杨幂,不仅默默为周笔畅投了票,两人还成了闺蜜。

走下赛场,湖南卫视旗下的天娱传媒就给周笔畅递来签约合同。

一夜之间,她从默默无闻的大二学生,成为全民偶像。

公司给周笔畅的定位,需要改变穿衣风格、曲风。

周笔畅从小就很倔,她认定的事,没人改得了。她不赞同的,也没人强压得下去。

公司几番劝说,这个小姑娘就是不配合,各种抗拒。

年底,周笔畅实在扛不住,和天娱解了约,暂别湖南台。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被湖南卫视雪藏的半年里,周笔畅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香港老板的确说到做到,给周笔畅的制作班底,全是圈内艳羡的。

出道以来第一张专辑《谁动了我的琴弦》,作曲请了林夕、陶喆、梁咏琪,制作人是香港音乐人梁翘柏。

签约了林文化第一年,周笔畅打了个大胜仗。

此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寄托的是一家刚成立的创业公司。

出行前,余还特地请老师给周笔畅恶补英语口语,学习期间不安排工作,让她专心学。

乐林同样启动超强班底,给她制作了“双子专辑”: 《WOW》和《NOW》。

通过这两张唱片,周笔畅获得了“9+2音乐先锋榜”最受欢迎歌手奖。

周笔畅被封为“扫奖王”,然而公司对她的宣传越来越弱,奖项没能兑换成钱和名气。

超女时期陪她走到现在的助理蓉蓉,开始对乐林的宣传力度不满,在网上口诛笔伐。

出道3年,就有两次解约风波。一夜之间,23岁的周笔畅成了“行业败类”。

违规,自然是要付出代价,周笔畅明白。

大不了打回原形,从头开始。

人越弱势的时候,自尊心反而越强。

入行3年的周笔畅,就像刚出校园的新员工,不高兴大不了不干了。

不是不懂游戏规则,她只是想在利益浮沉的娱乐圈,保护自己的本色。

就在周笔畅职业生涯一波三折的时候,同期出道李宇春已经独立策划了第一张专辑《少年中国》。

当初人气不及她一半的张靓颖,也为电影《画皮》演唱主题歌《画心》,跻身热歌皇后。

在商业环境里保持自我,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

如果把歌手的生涯比作短跑,周笔畅的跑前“预备”阶段足足花了7年。

就连超女“学妹”谭维维,都拿了金马奖歌曲奖。

在异乡,周笔畅深受郑中基父亲郑东汉赏识。

郑东汉曾捧红邓丽君、萧亚轩、张惠妹,他豪掷千万,将周笔畅收入麾下。

周笔畅这次总算入职了一家“大公司”,金牌大风。

也是在这里,她开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巡回演唱会。

在金牌大风,周笔畅学着“变乖”。

公司把她包装成甜妹,留长发、穿长裙、踩高跟,专辑《i鱼光镜》发售就拿下第一周华语榜和综合榜双冠军。

当她终于肯为了商业化妥协的时候,变数再次打破了周笔畅刚有起色的事业。

总裁郑光汉宣布退休,手下的得力干将也一并辞职。

唯一赏识周笔畅的音乐教父走了,新上任的总裁是香港富商。

若是两年前,撒丫子走人也不是不可能。

巧合的是,风水轮流转,转到最后还是回到“原点”。

这家公司的老板,正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发起人杜华,一个只比周笔畅大4岁的姐姐。

周笔畅这一路,最缺的“自由度”,终于在入行7年后得以实现。

杜华投资了8位数,帮助周笔畅创办了个人工作室,怎么玩随她。

自己当老板后,周笔畅自己仿佛才真正活过来。

以前不喜欢沟通、采访,为了工作室的生存,逼着自己突破专业,去和摄影、道具、服装各个业务口的同事沟通。

听不懂的专业词汇,就问就查。

以前不喜欢面对镜头采访,如今出新专辑,也会找媒体宣传。

曾经讨厌演唱《笔记》那样的口水歌,如今为了养活团队,也会接一些影视主题歌,比如曾经被《姐姐》第一季唱火的《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

当梦想不是赚钱的时候,必然要靠其他途径赚钱养梦。

那年邓紫棋把《泡沫》唱火了,张杰则靠《夜空中最亮的星》成为正能量担当。

而这年,李宇春成为史上第一个,以歌手身份受邀戛纳走红毯的人。

用中、英、法三种语言颁发最佳短片奖。

同期的伙伴正逐步走向娱乐圈风暴中心,周笔畅却始终和这个圈子若即若离。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这个圈子对于周笔畅而言,就是腐蚀自己天性的“砒霜”。

不被名利所累的前提,是不靠名利也能活得很好。

周笔畅,就是那个不鸡血,却活得很好的人。

周笔畅被传唱最高的歌是《笔记》,她最看不上的,也是这首《笔记》。

有人觉得她叛逆,非要和主流反着来。

只有周笔畅清楚,不断创作这样的口水歌,无异于流水线上按照熟悉的流程生产产品。

对她而言,那只是在舒适区待着,不会有突破。

执着于创作,本身没有对错,仅仅是和经济社会格格不入。

回来就办了一场摄影展,不管外界如何评价。

明星忙着赶通告的时候,周笔畅可能正在某个陌生的小镇花店捧回一束鲜花,也可能在异国他乡的小区绿荫下逗猫。

类似普通女孩的生活,算不上世俗意义的成功。

但她一定是赢得自己的人。

面对现实,适当的妥协权衡,也是另一种赢。

第一届超女张含韵的名气,也随着被激活;

《姐姐2》,周笔畅来了,她在采访时说,想在这个长达3个月的节目里,打开自己。

在《姐姐2》,周笔畅的酷飒舞姿、专业唱功重新被新一代观众们认可。

创办工作室时,她说自己不像老板。老板统筹全局,而她只管音乐这一摊子。

在《姐姐2》,她当队长,带人成团。

她就是稳稳的巨轮,大风大浪打来,踉踉跄跄也能扶正、站稳、向前。

名和利是把双刃剑。

有人把自己打造成爆款,赚得盆满钵满;

也有人为了名利玩阴阳合同,至今难以翻身。

周笔畅不想要野心,外界为她惋惜。

周笔畅反而回击:希望大家提高音乐水准。

这话,把毒舌的易立竞都呛个半死。

她不只一个场合表达过,只想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曾经有人问: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周笔畅回答:有生之年,能称得上流行音乐艺术家吧。

在娱乐圈流量中沉默,在角逐自己的战场上,他没有一天在偷懒。

人生赛场,没有别人。

人要赢的,往往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