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花”走进高校课堂,学生直呼很治愈

2023-12-18     华声在线

原标题:“压花”走进高校课堂,学生直呼很治愈

“压花”走进高校课堂,学生直呼很治愈

湖南一高校老师坚持以“花”育人,教学生将鲜花制成“植物标本”,抢课的人还特别多

谢芸的“压花”作品。 受访者 供图

谢芸正在处理“压花”基础素材。受访者 供图

“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鲜花,先在纸上设计图案,再把植物拼接在一起……”湖南理工学院开设的“植物压花美学”选修课上,老师谢芸向学生们传授着“压花”技巧。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12月17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进谢芸家中,听听她与花为伴的故事。

“压花”,又称“押花”,是一种将根、茎、叶、花、果、树皮等植物组织经特殊处理,利用压制技术创作出装饰画、生活日用品等作品的艺术手法。用书本夹树叶或花瓣,便是“压花”最原始、上手最快的方式之一。从种植百余种鲜花到将“压花”带进大学课堂,“花痴”谢芸坚持以“花”育人。在她手里,平平无奇的花瓣变成在枝头唱歌的小鸟、栗子皮和郁金香拼接成了觅食的麋鹿,深受学生的喜爱。

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通讯员 彭珊

“花痴”迷上“压花”,她的作品获特等奖

湖南理工学院学苑小区,谢芸居住的一楼小院四季有鲜花相伴。小院四周的篱笆、藤架上,紫藤、凌霄未到花期,各式盆栽小花有序摆放着,给冬天的萧瑟平添一丝生气。“院子里有上百种花材,到花期特别好看。”谢芸说。

2020年初,谢芸百无聊赖地刷着短视频,瞬间被屏幕中几幅精美的压花作品吸引。“花期一过,美好转瞬即逝。压花,是鲜花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就这样,谢芸着手研究起“压花”,赏花之余,不再为繁花易逝而遗憾。

对养花颇有心得的谢芸,刚开始尝试“压花”,便有了隔行如隔山的困惑。“花材的密封和保存,很关键。”谢芸提到,将鲜花制成压花的原材料“干花”,要用压花器将花材脱水、保色、压制等步骤,再放置密封袋中保管,“压花是一门技术活,鲜花不‘凋谢’、枝叶不‘枯萎’是基本要求。”

慢慢地,谢芸不满足于家中的上百种花材,想方设法收集新玩意儿。“别人出门是背相机,我就背着小箱子,看到好东西就带回来。”谢芸称,有时也会网购少见的花材,渐渐地,她的“百宝箱”摞了七八个,攒了近100种湖南少见的植物。

素材变多,创作也变得更有灵感。2022年,谢芸自费前往杭州、广州、成都等地,寻找国际压花协会的认证教师学习,同时获得国际压花协会颁发的高级压花师证。

2023年,谢芸以岳阳中华大熊猫苑新引进的十只大熊猫为灵感创作《熊猫组图》,该作品在第二届湖南花卉苗木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

抢课的人异常多,学生直言:很治愈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压花”,谢芸的答案是:“清新雅致,自然天成”。在她看来,“压花”不仅是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解压方式,“‘压花’源于自然,天天跟这些花花草草待在一起,人也会变得单纯起来。”当得知自己的业余爱好也能成为日常工作,谢芸十分兴奋。

2022年,经校领导建议,她在湖南理工学院开设与“压花”有关的选修课。该课每年只招二十人,因为名额少,抢课的人数异常多。每周三晚上的选修课,90分钟的课能延长至150分钟,21时许,教室里灯火通明,学生们纷纷拍下课堂作业的照片,发布朋友圈。

谢芸意外的是,选修课的学生有一半是男生,大多来自计算机、信息技术、物理、化工等这类非艺术性的理工类专业。被问到选课原因,有同学反映:“就是想放松放松,这个课看起来很有意思,而且做出来的作品很漂亮,还可以送人。”

选修课外,谢芸还开设微信视频号、小红书账号,朝着压花手工博主的方向发展。在个人账号介绍中,她写道:“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疗愈”。

关于“疗愈”,谢芸还有一种解释,“其实国外有一种说法叫‘植物疗愈’,荷兰、日本有研究证明,植物对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疗愈。现在我们很多学校都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室,可以进行尝试,让自然与教育融合。”对于一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谢芸希望通过组织他们学习压花,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一审:余画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358c43a68b5facfe294b310fb5cd6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