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赵尚志:面对敌人毫无畏惧,头颅62年后才被找到

2023-09-09   文史风云

原标题:抗日英雄赵尚志:面对敌人毫无畏惧,头颅62年后才被找到

1942年2月,赵尚志带队偷袭日伪的警察局,没想到队伍之中混入了奸细。在行动之际,奸细从赵志尚后背开了一枪,身负重伤的赵尚志随即被俘,在狱中受尽折磨......

1908年,赵尚志出生在热河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他的父亲赵振铎是晚清秀才,空有名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势或者钱财。

不过,也正因为父亲是“秀才”,所以赵尚志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9岁那年,赵振铎因为参与打死当地几个经常烧杀抢掠的官兵,而遭到官府的通缉。

为了躲避通缉,赵振铎背井离乡,留下孤儿寡母。

11岁那年,因为赵振铎的关系,赵尚志和母亲在乡下待不下去了,只能跟着母亲离开家乡,到哈尔滨寻找父亲。

可怜赵尚志原本应当在家乡读着私塾,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再出去找份体面的工作。

现在小小年纪,背着能压垮脊背的行李,才11岁就要走上社会谋生。

他在俄罗斯人的店里当过杂役、在街边卖过烧饼、给工匠当过学徒、在银行当过信差……

不过,虽然生活艰难,但也正是如此丰富的社会经验,才让他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赵志尚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同时他也是东北地区,最早加入共产党的一批人。同年,他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他回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

他在东北进行革命活动期间,曾两次被捕入狱。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东北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部队,以武装力量直接反抗日本侵略者。

赵志尚等人带领着这支队伍深入敌后,与敌人开展游击战,打下过交通枢纽,横扫过北大荒,成了敌人眼中最刺目的一颗钉子。

可惜的是,在一次战斗中,队伍擅自缴了当地两个牧民的猎枪,激起数百名牧民的围攻。

赵志尚带领一部分队伍逃走时,又遇上日本关东军,最后这支无往不胜的抗日队伍,就这么被打散了。因为这件事,赵志尚还被开除了党籍。

1936年,此时赵的党籍已经恢复,并担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的军长。

在他的带领下,在半年里第三军就参加了上百场战役,歼敌一千余人。

在战场之外,他开辟了十余个县作为根据地,在根据地里他不仅建军工厂、军医院和仓库,还建了一所政治学习。

不仅保证了士兵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还为党发展了许多新生的抗战力量。

赵志尚的贡献,受到了东北军民的赞赏以及党的鼓励,但同时他也成了日军和日伪军的眼中钉。

赵志尚

的确,从某种程度来说,带领士兵们打仗、在根据地建造各种工程、在学校里给群众讲解共产思想的赵志尚,已经成为了当地军民的心灵支柱。

在敌人看来,抓住并杀死赵志尚,不仅是除去一个敌人,更是摧毁了第三军的支柱。

于是,在1939年的时候,日伪军悬赏一万元,通缉赵志尚,但都没能得逞。

后来赵志尚被派往苏联,日伪们就更没有办法了。

然而,在1942年,在革命的胜利前夕,悲剧还是发生了。

1942年,赵志尚和另外4位战友从苏联回国。

在苏联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赵志尚,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前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并吸取以往的经验,与敌人再战一场。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回到战场上,就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机会。

原来,日军早就得到他回国的消息。为了消灭赵志尚这个敌人,早在赵志尚回国前,就派了两个间谍打入赵志尚的队伍中,这两个人一个名叫张玉清,一个名叫刘德山。

一次,赵尚志带领小队去偷袭日伪的警察局。

行动之际,刘德山朝赵志尚的后背开了一枪。

赵志尚反应过来,立即朝刘德山开枪,刘当场毙命。

赵尚志身受重伤,20多名日伪从警局鱼贯而出,将他包围。

最后,赵尚志在狱中受尽折磨,牺牲时年仅34岁。

赵尚志死后,敌人还不肯放过他,他们将他人首分离,尸体上交,而头颅则被一名名叫炎虚的僧人,偷偷埋藏在寺庙中,六十多年,不见天日。

62年后,将军的头颅,终于在长春的般若寺的围墙下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