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通用规范
走出国门,要自觉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形象,要遵守世界各国通行的基本准则,比如礼貌友善、互帮互助、礼让先行、不闯红灯等等。
尊重他国风俗
出国旅游时,要尊重当地人的习惯、信仰、风俗,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开放交流心态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我们出境旅游中要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学会与别人交流。
境外旅游,绝对不能随地吐痰
如果说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人竟然“吐”不好一口痰,恐怕人们会有意见。可是,事实上又的确如此。在国内,从大学校园到农贸市场,从办公大楼到工厂车间,从文化广场到僻静小巷,这些公共场所的痰迹往往随处可见;一些没有卫生意识的人,把这些坏习惯带到了他国,以至于损害了整个国家的荣誉。
前段时间,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的活动,正是源起于海外媒体对国人在境外旅游时种种不文明表现的关注和批评。不管承认与否,对国人而言,随地吐痰这种不文明习惯很少是在旅游这种特殊情境下的偶然失态,绝大部分是一些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常态表现。
它之所以被斥责为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是因为在异国他乡的文明底色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突出。因为,在国外,当地人都会随身携带一块手帕或者纸巾,吐痰的时候便拿出来吐在里面,手帕包好回家去洗,纸巾包好则丢到路边的垃圾桶。长久以来,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一口痰,它从某种层面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和修养。
在国外旅行,除了不随地吐痰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能加塞。外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乘扶手电梯一定要靠右站。国外人少一般不会出现电梯上站得满满的情形,乘客靠右站是为了方便有急事的人能从左侧走过去。
不要随意砍价。很多外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礼仪教育始终占据着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把礼仪提高到了事关国家安宁的高度。
历朝历代围绕礼仪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可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文明礼仪也有了自己新的体系,但还是有些人认为礼教是一种束缚,它干涉了自己享受的权利。
因此,他们对礼教不屑一顾,甚至做出一些礼仪失范的事情,比如在国外随地吐痰,其道德水准大幅下降。“礼仪之邦”的人竟然连一口痰都吐不好,我们还有何颜面称为“礼仪之邦”呢?
来源:香海禅心
由于内容比较多,建议大家提前【收藏】好,方便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查看。
在【评论区】分享你看完后的想法或经验~
【环球旅游资讯】为全球旅游爱好者提供国内外最新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