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人注意!全家二阳了?新发现275例!官方连夜通报!

2023-04-23     内江第一城网站

原标题:内江人注意!全家二阳了?新发现275例!官方连夜通报!

近日

不少人在网上晒出阳性的抗原

表示自己“二阳”

还有网友称“全家二阳”

距离去年底的疫情高峰马上5个月了

很多人担心的下一波疫情高峰

是否已在路上?

感染过了,如今还需要接种疫苗吗?

图片来源:正观新闻

新发现275例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其中“大角星”报告42例

儿童感染后出现眼角膜发炎

4月22日晚上,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4月15日中疾控公布数据,4月14日至4月20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数据,其中监测到42例XBB.1.16。此前,上周(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共监测到15例XBB.1.16(系我国首次监测到),本周已增加到42例。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

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表示,香港已有数个检测样本中验出XBB.1.16变异株,但他表示病毒严重性未见增加,死亡和重症个案也没有急升,暂时不需要担心。

许树昌指出,XBB.1.16传播度可能较高,严重性没有增加,但儿童感染后较多出现眼角膜发炎。他说,感染后可能导致眼角膜很红、流眼水并感痛楚,发烧时或会高烧,提醒家长留意,子女如有这情况应尽快求医。

小编提醒各位家长朋友

留意孩子有没有相关症状

如发现异常尽快就医

什么时候会出现新冠二次感染?

哪些人更易中招?

4月20日下午,在由上海市免疫学会与Frontiers期刊中国区共同承办的“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做了题为《新冠二次感染》的演讲。

什么时候会出现二次感染?

张文宏介绍,根据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张文宏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

第一轮未感染的人,会二次感染吗?

张文宏解释,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我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面对二次感染,这几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面对二次感染,仍然需要关注重点人群。张文宏提醒,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此外,张文宏表示,仍需进行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的储备。同时,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时内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给予相应的药物。

该如何做好防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李锋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内可以产生高水平病毒抗体,但随时间延长,高水平抗体会自然降低,面对新的突变株时,这种保护就很容易被逃逸。另外,不同人的病毒抗体水平不同,抗体水平本身就比较低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比较容易二次感染。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也提到,免疫力低下、过度劳累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容易二次感染新冠。不过,现在离上次感染高峰仅过去四个多月,“很多人还有较强的免疫力”。因此他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的情况。另外,专家们认为,就算是二次感染,症状也大概率会比首次感染轻。

彭劼建议,市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护:

一是在密闭的公共场所,比如飞机、地铁、长途车等场所,戴好口罩。坚持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当前广东处于雨季,病原易滋生,除了防范新冠感染,还要防范甲流等其他传染病。

二是对于医护人员、特殊人群(教师等),还有未全程接种疫苗的人,尤其是在一轮感染高峰中没有测出来被感染的,要做好疫苗接种。

三是药品方面,临床研判这次不会再出现大规模感染高峰,医院储备的药品能满足大家就医需要,建议个人不用囤积药品,有症状到医院开药即可。

外出请做好防护!

防患于未然!

扩散!

提醒其他人!

顾问 / 四川元绪(内江)律师事务所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南方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256213e71ee36cd65102e2fadb70a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