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区探索非遗手造与旅游融合发展 打造八仙、戚继光等系列文创产品
胶东在线11月29日讯(记者 赵竹建 李刚)今年文旅部出台了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28日,在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烟台手造 仙手创造”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蓬莱区作为全市旅游产业的“龙头区市”,在“非遗+旅游”、“非遗+展演”、“非遗+研学”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蓬莱区积极推进“非遗+旅游” 引导非遗项目产品研发
据蓬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沙艳丽介绍,蓬莱区积极推进“非遗+旅游”,创排、指导景区沉浸式情景小剧,打造《八仙重游蓬莱阁》《八仙下凡登瀛桥》《东坡与海市》《东坡访八仙》《蓬莱阁开城大典》以及快板《八仙过海赞蓬莱》等沉浸式情景小剧,均已在景区常态化演出;指导蓬莱阁景区推出“开城门仪式”“戚家军巡防”“八仙场景剧”等文化小场景演出,正在谋划创排舞剧《战神戚继光》。八仙过海旅游集团打造八仙市集,与海上仙街夜市、音乐节,共同营造“烟火气”。
蓬莱区还引导非遗项目加大产品研发,推出八仙过海、“福禄”葫芦、戚继光等题材系列文创产品,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大奖。蓬莱阁文旅集团打造的“蓬莱礼物”、蓬莱映城品牌运营机构打造的“锦绣蓬莱”以及蓬莱首家文创小店——知耕杂货铺等文创企业也在不断研发并生产八仙手机支架、八仙明信片等八仙文化特色文创产品。同时积极鼓励葫芦雕刻、蓬莱小面、剪纸等非遗传承人拓宽增收渠道,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进行电商直播。
同时,蓬莱区叫响文化品牌活动,自2019年起,已成功连续举办五届蓬莱八仙过海旅游节,叫响“到蓬莱,过神仙日子”宣传品牌。2023年,重点以“八仙过海”为引领,举办蓬莱“八仙过海旅游节”启动暨“八仙过海日”庆典活动,推动八仙过海体育节、仙境音乐生活节、仙境星空露营季、“八仙好品”乡村好时节、“八仙归来”青年生活集市等八大主题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围绕八仙传说、民俗非遗、丝路扬帆、海不扬波、胶东红潮、文博寻味等主题推出12条蓬莱“仙·海”微度假线路产品;围绕蓬莱阁、八仙过海等推出八大“夜游仙境”产品线路,进一步激发文旅业态新动能。
蓬莱区探索“非遗+展演”之路 开展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
春节期间举办仙境秧歌展演、蓬莱阁庙会非遗新春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时机,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开展展示展演活动30场次,开展进社区、学校、景区活动20余场次。邀请山东省京剧院到蓬进行惠民演出,送出免费演出票2000余张,同时组织小分队进校园、进乡村,让戏迷朋友在家门口感受高品质的国粹艺术魅力。
蓬莱区“非遗+研学”打造新课堂 盘活闲置资源
今年,蓬莱区委区政府盘活现有闲置房屋资源,将戚继光故里鼓楼街打造为“蓬莱仙境非遗工坊街”,筛选10家具备一定市场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非遗项目进驻,设有1个非遗手造馆,打造成集山东手造、非遗展览展示、传承体验、教育研学、文创产品研发售卖等功能兼具的标志性文化街巷。非遗手造馆每月推行非遗研学系列活动课程,定期邀请葫芦雕刻、蓬莱小面等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教学,目前已开展研学活动20场次,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对非遗手造馆的文创产品、非遗实物及相关非遗项目不定期以展演展示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吸引游客及市民近距离观赏、学习非遗技艺,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国庆节期间,共组织开展剪纸传承研讨会、鲅鱼水饺、蓬莱面塑非遗教学、“童心传承·温暖中秋”做月饼、蓬莱布艺香包教学等10余场次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区文化馆、工坊街内古船复原被授予烟台科技学院和烟台理工学院非遗传习基地,今年“戚家拳”项目已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力量层面完成普及培训,促进了大中小学生群体从传统文化的“输血者”培养为非遗技艺承载的“运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