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美日韩而言,年均经济增长保持2%已经皆大欢喜了,但是对于中国而言,6%以上才算是合格,因此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头,让很多外国人难以想象,当然很多国人也无法想象:最近5年中国的科技变化有多大。
2015年,中国在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方面,实现的出口额只有11亿美元,在全球排名位列第18位,但是到了2020年,我国在这一科目方面的金额增长到86亿美元,进入全球前10国家榜单,位列第9名,超越了韩国和新加坡。
2015年,美国和日本申请的国际专利占全球总量的26.3%和20.3%,而中国的份额只有13.7%,只有29846件。但是到了2020年,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高达68720件,比美国近乎多出10000件,位列世界第一,并且还按照16.1%的速度在增长,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增长速度均不超过5%。
最近,韩国就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密切关注和调研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占了接近40%,发展速度也处于全球最高水平,而且,在过去5年里,数字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65%,这是中国面临各种外部环境,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内功。
韩国非常担心,原本和中国的产业分工模式正在从合作转化为竞争,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产业追赶上了韩国,与韩国企业共同角逐全球市场。
在2015年中国内地超越台湾省,成为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生产地区,到了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跃居全球液晶面板产销首位,超过韩国,京东方集团在液晶面板市占率也排名世界第一。
今年上半年,韩国又有两大优势产业被中国迎头赶上。
第一个就是手机。很多人都知道2010年全球最大的手机龙头是三星,三星也是当时我国第一大手机销量品牌,但是在今年6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小米手机成功超过三星成为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冠军,而三星则排名第二。
尤其是欧洲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等市场,过去一直是三星的主场,如今也逐渐被中国品牌追平。要知道,2019年Q2季度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21.3%份额,但到了今年Q2季度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仅剩下17%。
如果追溯到5年前的2015年,小米手机的销售额只有500亿元,而三星手机的营业额就超过了5000亿元。
之前日本媒体将世界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70个产品作为调查对象发现,其中15种产品高度依赖中国企业,而且中国的产销量在全球市场份额中超过30%,例如液晶面板、智能手机和电脑等产品。
第二个就是韩国在汽车电池领域也迎来中国企业的强力挑战。
今年上半年,韩国三大动车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34.9%份额,是汽车电池主要生产国,虽然这份韩国电池企业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不错,但是相比中国仍然相形见绌。
仅中国宁德时代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最高份额达到29.9%,反超韩国LG能源解决方案,比亚迪电池的市占份额也达到6.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过去多年的全球锂电池龙头日本松下市占率从22.5%跌到现在的15%。
让韩国所不能接受的是,5年前宁德时代只是一个小不点儿,不足韩国LG化学的10%,两年前,宁德时代的装机量主要聚焦在国内,海外市占率仅达到1%,压根不是韩企和日企的对手,但在今年却暴涨至9%,正在蚕食韩国电池企业的市场。
加上当前全球超50%新能源汽车都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些车企不得不考虑和中国电池生产商合作,以此交换市场,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进一步压缩韩国企业的生存空间。
而目前韩国正担心的下一个产业,是韩国一直引以为傲的NAND闪存产业,当前正在遭遇中企的穷追猛打。
最近,中国存储芯片企业长江存储128层3DNAND闪存芯片已经量产,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来势汹汹,去年中韩两国在存储芯片技术方面差距长达4年,但在今年中国已经将差距缩短到2年不到。
要知道在全球NAND闪存市场,光是三星和SK就把持了45%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内98%的市场份额被欧美日韩企业所占据,可以说中国科技创新正在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