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临刑前提3个要求,监斩官百日后羞愧自尽,英雄子女今何在?

2023-09-02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秋瑾临刑前提3个要求,监斩官百日后羞愧自尽,英雄子女今何在?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首诗出自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巾帼女英雄秋瑾,抒发了她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

秋瑾原名闺瑾,字璇卿,小名玉姑,后自称“鉴湖女侠”。秋瑾虽是女子,但自幼身带豪气,爱好习武,是一位性情奔放、有着远大志向的女子。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选择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还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为有效组织武装起义的力量,秋瑾全力整顿光复会组织,还联络了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她与徐锡麟联系,制定了皖浙起义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

负责抓捕的是山阴县县令李钟岳,他是个取了功名,被安排到了山阴县当县令,负责抓捕时任职还不足半年。在读书期间,李钟岳就十分欣赏秋瑾的才学,出于惜才爱才之心和对秋瑾的尊敬,李钟岳一读书人,好不容易考直按兵不动,竭尽全力让秋瑾集结的师生逃跑。后来在知府贵福的逼迫下,不得已抓捕了秋瑾,之后提审被捕之人时,秋瑾被单独安排审讯,审讯时专门为她安排了座位,准备了纸和笔,两人交谈不像审讯,更像是文人之间的交流。

处决前李钟岳将秋瑾提审至大堂,询问她还有什么要求。秋瑾感激李钟岳的暗中袒护,提出来三个要求:准许写一封诀别信;不要枭首;不要剥去衣衫。

李钟岳虽为监斩官,可职低权小,向上级申请后,也只满足了秋瑾的后两个要求。秋瑾死后,李钟岳因袒护秋瑾的罪名被革职,革职后的李钟岳回到了杭州,但是因为心中有愧,一来抓捕了秋瑾,二来未能满足自己尊敬的巾帼英雄的心愿,故而时长念叨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之类的话。

据说,李钟岳在秋瑾死后,郁郁寡欢,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甚至一度产生了自杀谢罪的念头。他先是跳井寻死,被家人发现及时救起,未过几日,又尝试在家中一棵老树上结绳,所幸被妻子及时发现。几次寻死未成,引起了家人的防范,他们密切关注着李钟岳的一举一动。不过,百密一疏,李钟岳还是趁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在房中悬梁自尽了。他世时只有53岁,距离秋瑾遇难不过百日。

李钟岳的自杀,引起了当地仁人志士的关注,还在报纸上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始声讨浙江巡抚和绍兴知府,为秋瑾和李钟岳伸冤。所幸的是,在仁人志士和广大群众的呼吁下,两人的冤屈得到了洗刷,“刽子手”也身败名裂,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秋瑾在生命最后关头,得到像李钟岳这样的知己,惺惺相惜,也不失为一桩美事。秋瑾牺牲后,英雄子女今何在?其子王沅德毕业于上海正风大学,毕业后担任报社社长,后来又任中学教员。王沅德在湘潭、武汉等地经营商业,一度成为湘潭首富,他同情革命和贫苦大众,仗义疏财,多次资助革命活动,灾年期间赈灾济贫。新中国成立后,王沅德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1955年,王沅德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58岁。

秋瑾的女儿王灿芝继承母志,她学文有成,对武术也有特别的研究,继承了母亲任侠尚义的性格,别号“小侠”。后来,王灿芝找哥哥王沅德拿了几千元钱,于1928年赴美国留学,她专攻航空专业,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1967年,王灿芝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66岁。秋瑾的后人都非常优秀,成为国之栋梁,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