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几年,月饼添加名贵馅料、过度包装等现象时有发生,月饼价格越来越高。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遏制“天价”月饼,还原月饼大众食品属性。
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
图片来源:发改委网站
《公告》以月饼为切入点,推动月饼等大众消费品回归传统文化本源,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形成广泛社会共识,遏制传统节日相关商品“天价”现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七方面要求综合监管
1
一是对超过500元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明确月饼价格由企业自主决定,鼓励经营者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盒装月饼,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要求经营者应保存销售单价超过500元盒装月饼的交易信息,以备有关部门依法查核。如有需要,将对经营者开展成本调查。同时将从严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不符合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有关要求,以及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实施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2
二是严格执行包装强制性标准。要求经营者生产、销售盒装月饼应严格遵守关于食品包装的强制性标准,不得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鼓励使用绿色环保、可作其他用途的包装。
3
三是禁止月饼混合销售。要求经营者销售盒装月饼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其他商品,不得以礼盒等形式将月饼同其它产品混合销售。
4
四是规范月饼券管理。要求经营者发行月饼券、月饼卡等提货卡券的,应严格遵守《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5
五是加强酒店及餐厅渠道监管。要求酒店、餐厅等经营者加工制作、销售盒装月饼应遵守相同政策规定;与住宿费、餐费等一并结算的,应当将盒装月饼单价及数量单独列示。
6
六是强化电商平台监督责任。要求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从事盒装月饼销售活动需与线下经营者同样遵守相关规定。明确平台经营者应完善交易规则,加强对平台内盒装月饼销售活动监督,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和提供定制服务的平台内经营者进行重点监督;应督促平台内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食品安全、限制过度包装等强制性标准。
7
七是倡导行业自律。要求行业组织应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倡导不使用鱼翅、燕窝等珍稀食材,鼓励绿色、简约包装,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值得关注的是,《公告》明确将聚焦单价500元以上的盒装月饼实施重点监管,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盒装月饼单价不超过500元社会接受度高。根据发改委成本调查以及行业组织、电子商务平台数据,从多年市场情况看,盒装月饼平均生产成本70元/盒左右,单价200元以下的盒装月饼销售占比达80%以上,单价500元以上占比约1%。
发改委还表示,销售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时,经营者应当保存在交易中合法获得的交易信息,如交易日期、支付记录等,以备有关部门依法查核。同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测,对于生产、销售“天价”月饼的企业,有必要会进驻企业开展成本调查。
近年来,消费者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节令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月饼是传统节庆食品,在迎合新消费的同时,月饼的新品类、新概念不断推出。除了广式、京式、苏式、滇式、潮式等经典月饼,诸如减脂月饼、小龙虾月饼、梅干菜月饼等新式月饼越来越普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传统月饼企业,餐饮企业、茶饮企业、奢侈品企业等也争相跨界入局月饼市场,推出中秋月饼礼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月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月饼规模化生产程度高,毛利率较其他食品品类也更高。
数据分析机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月饼销售额呈上升趋势,从131.8亿元增长到218.1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月饼销售额达到243.8亿元。
月饼自带礼品属性。近年来,月饼市场总体规范有序,绝大多数月饼价格较为贴近市场需求,但仍有个别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炒作月饼价格,添加各类名贵馅料、追求过度豪华包装或混合销售高价商品等现象仍在月饼市场上时有出现。
月饼本质上是食品,却被开发成各种华而不实的高档礼品,既背离了传统文化本源,助长了奢靡浪费,又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此次四部门联合出台月饼新规,强令月饼“瘦身”,有助于推动月饼回归传统食品的本质,让消费者真正为月饼的“本味”买单。同时也提醒生产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才能让消费者满意,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