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拙岩:小岩洞 大文章 勿相忘

2019-04-23   金牌主持陈瑜

【永州故事】拙岩:小岩洞 大文章 勿相忘

陈瑜

拙岩离我们很近,就在蔡市镇太洲村河对面,零陵堠滩沈家村。拙岩寻访,去过两次,都是潇湘故人组织,第一次人多,洞小,走马观花,今年四月是第二次,人少,从太洲村码头坐船,泛舟湘江,别有雅致,两岸风光奇秀,怪石嶙峋,突兀者似张牙舞爪,刀削者又似壁立千仞,船行江中,劈波斩浪,掀起一道道坑沟,疾风挑拨头发,拱起衣背鼓囊,立于船头,看风景逐层褪去,看浪如剑奔忙,伸开双臂,真有拥抱大自然神奇的狂妄。穿过沙洲,惊起水鸟,穿过铁路,火车在头上飘扬。

一会儿工夫,船夫的马达声渐小,摆移着船头向岸边石岩靠上,丢下锚,系上绳,压根就没有路,手攀爬着石头,踩着石棱,小心翼翼而上,艰辛的爬上一堆巨石,抬头而望,一块用篆文雕刻的“忘机处”三字呈现眼前,落款“仙林辰题”,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是清代曾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零陵名士周崇傅的题跋:“温飞卿《利州南渡》诗有‘五湖烟水独忘机’句。仙农意不在钓,暇以钓为寄,且题此处曰‘忘机’,近乎道矣!”

据说是唐九龄于清同治庚午(1870年) 题。字面理解,机同几,有国家政务之意。《尚书》日:“无教佚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身逢治世,才有所用,则勤勤恳恳,为民做事,这是古贤圣的追求。若天下无道,百般无奈,则隐则忘,是为忘机。周崇傅跋中提到的温飞卿就是唐朝诗人温庭筠,其诗《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范蠡助越王成就霸业,而后归隐,可谓功成身退。诗人所愿,当亦如此。循范蠡之迹,不问人间事,徜徉于五湖烟水中。“忘机处”或即取此意。

机亦有巧之意,与拙相对,《庄子》云:“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又“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有机心存于胸中,即逐渐趋于功利而忘本心,而离道渐远,故须忘机。机是繁杂俗务之由,惟忘机守拙方可得心之安宁。唐人诗中多忘机之语,骆宾王《咏怀》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岑参《肯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日“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谓“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忘机远俗,守拙心安的愿望。

看完“忘机处”转身继续攀石,杂草丛生,荆棘纠缠,一会匍匐前进,一会跨过石堑,踏枝挤草,潇湘故人像猴子一样,比我爬得快,还帮我背着相机,压根就没有路的痕迹,来到一个洞前石岩上,故人指着洞顶上被树木簇拥、依稀可见的石头上的字迹说,那就是拙岩。“拙岩”之意,源于《老子》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据说,在零陵大夫庙村,分东庄和西庄,大部分都为沈姓,在明正德年间出了三个兄弟:沈良臣、沈良佐、沈良辅。沈良臣,字尧夫,隐居乡里,著《拙岩集》,本当为辅佐君王之良臣,而却以西庄隐人自居,自称微士,才华横溢,皇上颁诏请他为官,他却不干,“世人皆斗巧,沈老独输诚",巧为机,诚是拙,西庄守拙去机,得山林之趣,独异世人。沈良佐,字尧卿,号溪奈,弘治壬子1492) 举人,正徳戊辰(1508)中迸士,任南京戸部主事、戸部郎中、四川顺庆知府、江西副使、云南副使、本司副使、广西左参政等取,颇有政绩,后来也归隠拙岩,祀乡贤。

据说拙岩就是沈良臣所刻,有一天,沈良臣带着书童、仆从来江边游玩,看见一块巨石下有一个洞,首尾相通,丛藤布幔,就叫童仆匍匐进入,就伐木砍草,挖通洞源,清扫洞里淤泥,铺上草席,应对柳宗元的“愚溪”,命名“拙岩”,沈良臣谓:“吾永山水之奇絶者,至唐有柳元生,守水石,八愚、朝陌岩之炎,皆拙简之,而群腔以是焉。吾欲得一丘一壑,如柳公之俊采者。”并写了《拙岩记》记述了拙岩开辟的缘由:“公之所暇日,偕一ニ僮,散歩堠滩江旁,得群石昂露于下,中一窟隐隐空通,首尾影映。而荆棘藤萝,芃然四塞,吾疑之必兽穴也。命僮束斤口缺隙,匍匐而入,即蓷草伐木,而菟芟秽而焚之。岩之中,土曼不能立……”此后沈氏兄弟就命工匠将诗文刻在岩洞里,再后来就有很多文友前来游玩聚会,写了不少诗歌。

进入洞里,比较窄小,但石壁上全是一块块的诗文雕刻,有的清晰,有的模糊看不清,最显眼、最清晰的要数明代正德7年(1512年)沈良臣所题《拙岩成偶书诗》:“开辟乾坤古,清幽绝世尘。坐疑身在梦,景逼可通神。九夏凉无暑,三冬暖若春。华阳茅洞主,相与结芳邻。

到清同治七年,唐九龄与稽有庆、周祟傅同游拙岩,并重修之,刻《重修拙岩记》于洞内。谓“余性拙,癖泉石,因避城市嚣,移家燕洞。适散步,经里许,旷览湘江,口口一岩窦,仅可入,上有篆刻‘拙岩’字,口口明沈尧夫先生题。先生隐居不仕,守拙林泉,庄子所谓大巧若拙是也,余窃慕之,爰命工启壅塞,筑崩溃,安棋局,置渔叽,种竹植柳,构亭于上,刻八景诗于石。非搏名也,用以质后之养拙者.”唐九龄因避俗尘,偶遇拙岩,幕沈尧夫“大巧若拙”,故重修以质后之养拙者。

“大巧若拙”,巧与拙相对相通。周敦颐为政守拙、为人以拙,可谓深悟此道。其《拙赋》日:“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拥者德;巧者凶,拙者吉。鸣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人多只知小机巧,而不知若拙之大巧之真巧。小巧之人贼且伪,拙者诚恳数事,倘天下多此拙者,则政亦通,人亦合。此文虽短,却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慨。

拙岩很少遇世人,世人也很少知道拙岩。 隐士远去,碑稀亭不在,但却是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就在我们的周边,虽是“忘机”但不能被忘记,虽是拙岩,不被保护才真是拙!新农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拙岩不能被忽略、被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