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机长》《攀登者》都遭“劝退”,中国影迷怎么了?

2019-09-27   嘉方娱乐

今年的十一黄金档,本该很燃很热血。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这三部主旋律献礼大片,无论是立意还是情节,阵容还是格局,都足以点燃每个国人的内心,成为今年国庆档当之无愧的“三杰”。

而预售票房也证实了这一点,三部电影的预售总票房已经突破2亿元,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向国庆档宣告自己的来势汹汹。所有人都相信,今年国庆总票房超过30亿元,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但是,就在献礼片“三杰”展露出王者态势的同时,一些“劝退”的不和谐声音出现了。

演员不好、主题曲不好、专业度不高……瑕疵似乎充斥着电影的每个角落,没有一部电影可以幸免,哪怕这些口口声声挑剔的人,甚至还没有看过这几部片子。

这让人不由得感到迷惑,在我们没注意到的时候,中国影迷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获得影迷的由衷肯定呢?

就拿《中国机长》来说吧,这部电影改编自川航5·14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关于坚守、希望和奇迹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飞机驾驶舱风挡玻璃的意外破裂。驾驶舱释压,气温陡降至零下几十度,副驾驶的半边身体都飞了出去,雪上加霜的是,飞机的大多数操作仪表在这种极限环境下遭到破坏,这一切不利条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机长刘传健的判断。

可以说,飞机上128人的性命,都已经危在旦夕。但就是在这样几乎不可能生还的条件下,刘传健机长创造了一个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凭借经验和技术,他克服自然的阻力,将128人完好无损地带回了地面!

这样的故事,如果出现在小说或者电影里,难免会被人觉得是“异想天开,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全员生还”。

但它却是先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之后才引发了电影创作人员的灵感,成就了这部名为《中国机长》的电影。

也正因如此,编剧在改编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分刻画,而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3U8633航班的经历。

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就无需担心电影的合理性问题。

可以说,单从电影的题材和故事上来说,它要逻辑有逻辑,要热血有热血,要转折有转折,又是中国人自己的英雄电影,绝对对得起观众们的期待。

至于演员的演技呢,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阵容吧。

饰演机长的张涵予,是公认的“国民硬汉”,《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电影的好评,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

以欧豪为代表的一系列年轻演员,也在电影中奉献出了自己的最佳演技,在电影首映结束后博得了影评人的一致好评。

电影的制作水平也是只高不低。

导演刘伟强曾经夺得“金像奖”和“金马奖”,本片特效则交给了曾经负责过《美国队长》等大片特效的好莱坞制作团队,再加上重金打造的1:1还原客机模型,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称得上是业界的顶尖水平。

为了真实还原事故发生的现场,让演员们演出那种死生一线的危机感,剧组可是下了“狠心”,直接动用了大型鼓风机,又让演员们接受了专业的飞行培训,从理论到实操,无一不齐。

剧组的认真还体现在这张饱受质疑的剧照上。

驾驶舱门不关、空姐身后的帘子没有拉、餐车和烤箱没有扣锁扣、松散物品没有固定……这些“不专业”的举措,让这张剧照从流传在网上的那一刻起,就遭到了网友的质疑。

然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瑕疵”都是剧组的用心所在。

原来,这张剧照只是开拍前准备阶段的一张工作照,空姐手上拿着的麦克风也只是为了通走位。这一点,官微很快也做出了解释,并大方地邀请所有网友来“找茬儿”,因为“你们的每一次严格监督,都可以让中国民航人的工作不断进步,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这么刚,足以说明片方为了做到高度专业,早已经做出了许多准备。

后来有航空大V看了电影,也证明了这个剧照并不是电影里出现过的。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剧组不但专门到了西南空管局实地取景,还邀请6名西南空管的专业技术顾问前往拍摄现场,实地指导,随时指出现场的不足之处。

题材真实、故事精彩、演技上佳、制作优良,再加上值得信赖的专业性,说实话,《中国机长》绝对是这些年难得一见的诚意满满的大制作。

既然是一部好电影,就应该得到观者的公正对待和真诚评价,而非建立在臆想之上的诋毁。

《中国机长》仅是一例,我希望每一部诚意之作都能用真心换来真心,否则的话,那些兢兢业业、不向流量妥协的电影人们,又该何等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