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到底需不需要二次控旺?浅谈玉米的控旺时机

2019-07-31     科技农场

点击右上方红色字体关注,我们一起助力三农!

最近小编收到了一个问题邀请“玉米二次控旺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关于这个问题,小编觉得有必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玉米到底有没有二次控旺的必要?或者说真正的二次控旺应该是什么样的?

玉米控旺

玉米控旺技术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所接受。玉米控旺分为两种方式:物理控旺(通过控制水肥供应的手段减弱玉米的长势);化学控旺(通过喷施某些生长调节剂达到抑制玉米植株生长过快的目的)。无论是哪种方式,目的都是削弱玉米植株的长势,从而降低植株高度,增产增收。我们重点讨论玉米的化控。

玉米化控的好处

抗倒伏,玉米控旺可以降低玉米植株的高度,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化控后可以矮化玉米植株20-30cm,使穗位下移15-20cm,大大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增产,玉米控旺后可以增加霸王根层数,使玉米根基更加牢固,提高植株对土壤水分、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使玉米穗大穗长、籽粒饱满,增产增收。

玉米化控的时机

关于玉米化控的时机很关键,过早或者过晚都不行。玉米控旺剂施用的最佳时间是玉米6~12叶期。

控旺过早危害:

玉米不足6叶期使用控旺剂,由于控制过早,造成玉米身杆不旺、茎秆过低,所以推荐在6叶期以后施用。

控旺过迟危害:

玉米控旺剂使用过迟,叶片数超过12片,玉米已过拔节期,会造成以下问题:

对玉米造成不正确的缩节现象:本来应当使基部1~3节间缩短,现在反而造成中部4~5节间比基部1~3节间缩短,不但不能有效防止玉米倒伏,还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后期造成玉米减产。

影响玉米雄穗分化:拔节后玉米雄穗即开始分化,如果此时控制玉米生长,就会影响玉米雄穗分化,导致玉米花粉量少,进而影响玉米授粉,最后影响玉米产量。所以玉米控旺一定不要迟。

玉米二次控旺

前面小编所介绍的玉米控旺的时机是大家公认的玉米控旺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看到,在玉米6~10叶期是玉米控旺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之外再进行控旺反而会对玉米产生危害,那么何谈二次控旺呢?

其实,二次控旺最佳的方法就是在玉米6~12叶期进行2次控旺,相隔时间非常短。即在玉米7~8叶期在和10~11个叶期,分别控旺一次。相比于单次控旺,玉米二次控旺的矮化效果以及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玉米化控药剂

玉米化控调节剂市场种类繁多,市场潜力大,常见的单剂有乙烯利、玉米健壮素、缩节胺、矮壮素等。尽管市场上不同名称调节剂较多,但万变不离其踪,或上述单剂或其混剂。

目前市场上最多的玉米化控调节剂的主要成分为乙烯利,具有速效性好,成本低,无污染,无残留,缺点是使用浓度范围窄,应用最佳时间晚,作用效果受天气影响波动大。现在大部分厂家所生产的乙烯利都会添加DA-6,速效与长效相结合,使用时间可提前,受天气影响小。

严格控制施用浓度

乙烯利作为玉米化控药剂使用,必须严格控制药剂的施用浓度。浓度过低,起不到控旺的效果,浓度过高则会产生药害,导致玉米果穗发育畸形,穗粒数减少,减产严重。最佳施用浓度为 300~500 mg/kg,以此浓度的乙烯利于玉米6~12叶进行喷雾处理,能明显矮化玉米植株,增产显著。

切勿盲目进行控旺

玉米控旺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地块,仅适用于水肥条件较好的肥沃土地。如果土壤的水肥条件不好,玉米植株本身生长并不旺盛,这时如果再进行控旺处理反而会适得其反。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专注于农业知识科普,农业技术分享以及政策的解读,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们,您的关注和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wvWXmwBUcHTFCnfD4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