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四枚佛骨舍利,其中一枚被说成是佛陀真身舍利,余三枚被认为是僧人造的“影骨舍利”并引发争议。
法门寺的佛指真身舍利,经测量,长40.3毫米,宽17-20毫米之间。如此粗大的指骨,对应的人体身高会非常高,应该不是人类指骨。
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到底是什么材质?有人通过照片观察,认为有可能是小型偶蹄类动物的跖骨中前端部分,有一些学者认为是马骨。
1.舍利子在火葬场很常见,与得道高僧无关
佛教舍利分为碎身舍利和全身舍利两种。碎身舍利是火化后,零零碎碎的舍利;全身舍利是不火化,整个身体留存下来,称为全身舍利。
先说碎身舍利,碎身舍利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碎身舍利,有舍利花、舍利子等名目。舍利花主要是火化时没烧彻底的骨头,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烧结物。舍利子多是圆形的珠子,也有其它形状的。
死后用木柴焚烧火化,温度比较低,很多骨头烧不完全,就会留下各种各样的不规则形状的骨骼残余物,就是舍利花。
在焚化炉里高温焚烧,人体的灰分、衣服的灰分、衣服和佩饰上的金属,体内的微量金属,会烧结成为舍利花或舍利子。富贵僧人火化时,身上带的金银、玉石、琉璃、玻璃珠子、饰品等,过一过火,就是舍利子了。
深圳弘法寺前方丈本焕和尚,死后火化。本焕和弘法寺都很有钱,火化时弟子们在他身上放了不少东西,火化后,拣出了很多舍利,总数量据说上万!
2.肉身菩萨全靠腌制,能恒久不烂
全身舍利的制作工艺也多种多样,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
汉传佛教的全身舍利制作方法,主要有坐缸法、夹纻法制作的夹纶像两种,制作出来的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实际上就是干尸。
肉身菩萨的制作工艺有三项重点:去除消化道食物,脱水、防腐。
坐缸法制作工艺也有不同,最自然的是僧人自然死亡或病死后,将和尚的尸体装缸,缸中填入吸收水分的石灰、木炭,然后听天由命。过些时候挖出来看看,没有腐坏已经形成干尸的,就能以肉身菩萨的名义大肆张扬,引来四方信徒。
如果和尚死在气候寒冷的季节,死前多日不进食,消化道排空,没有什么残渣;死前失水严重,人又瘦小,埋的地方干燥,缸的质量好,不渗水,密封得也很好,形成干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反之,形成干尸的几率就比较低。
这种制作方法比较自然,听天由命,成功率较低。现在还有制作这种肉身菩萨的团队,专们给寺庙僧人办理后事,不负责成功,靠碰运气。制作的多了,总有各方面条件都凑合得很好,偶然成了一个的。
还有一种是人为的方法,分为自愿和非自愿两种。自愿的是僧人死亡之前,就有计划地服用死后能起到防虫防腐作用的药物,比如砷(砒霜)、朱砂……同时逐渐减少食物直到不再进食,只喝水。
这样来清理消化道,去除消化道的食物残渣。死前饮水也逐渐减少并停止,以降低身体的含水量。这样的僧人死去后,也按照上边的方法装缸。采用这种有计划方法的比较少,毕竟是有目的慢性死亡,过程比较痛苦,也有个成功率的问题,并不必然就能成功。
汉传佛教另一种制作全身舍利、肉身菩萨的方法就是用夹纻法制作的夹纶像。著名的禅宗六祖惠能,和“章公六全祖师”都是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惠能的全身舍利可参看徐恒彬的《南华寺六祖慧能真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