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过去的十几年里,出现了这样一批和传统企业家风格截然不同的网红企业家。
他们从幕后来到台前,站在企业的最前线,为产品摇旗呐喊,他们追逐热点,频频曝光,针砭时弊,言论出格,本应该闷声发大财的他们,却像流量明星一样站在了舆论的最前端。
可镁光灯下,从来就不只是鲜花和掌声。
当写好的剧情反转,当年把你捧上神坛的网红红利消失。网民们的冷嘲热讽和口诛笔伐也会像当年的掌声与资本狂潮一样扑面而来,而这一次牵连的可能就不只是企业家本身,还有他代言的企业。
比如说悔创阿里的杰克马,不知妻美的刘强东。
之前的马云凭借自己出众的口才、奇妙的外形以及夸张的表现力,赢得教父级的声誉和地位。
随便打开网页进行搜索,到处都是各种马云金句,马云所到之处,镁光灯荟萃,企业家云集。
然而马云终于落下神坛了,这是针对马云今年因996言论而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现状。
创办阿里的马云本来是很多创业者心目中的偶像,然而996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它自然会引起公众的注意,尤其当马云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形象。
话语一出,全群皆嘲。马云三次回击,网友都不买账。
当年创立的马云爸爸形象有多光辉伟岸,今日的网友嘲讽就有多严苛,最后马云不得不写长文进行解释,事件才慢慢平息。
但是马爸爸的形象确由此崩塌了。
我们常说人设容易立住,企业家依靠人设吸金的时候,手里数着大把的钱,心里美滋滋的,然而人设一旦崩塌,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行为,就像刘强东。
不知妻美的刘强东,当年因为迎娶清华学子奶茶妹妹,夫妻档恩恩爱爱,一次次的登上热搜。
但就是这样仍然不满足,刘强东积极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讽刺顺丰靠克扣五险一金而赚耻辱钱,最有名的段子是娶到比自己小19岁的奶茶妹妹,却自称脸盲不知道妻子章泽天美不美。
前几年的刘强东处处夺人眼球,媒体大肆报道,在自身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企业家后,同时带动了京东企业股票价格的疯狂上扬。
然而随着今年9月性侵事件的曝光,刘强东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以此带来的是京东也受到连累,股价一路狂跌,三个月下跌35%,上千亿市值蒸发。
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将企业家的人设与企业的品牌形象直接挂钩,其实是一种相当冒险的行为。
任正非曾经在一次演讲活动中说过:永远不要利用媒体,我们要改善和媒体的关系,而不是要利用媒体。不要自以为聪明,任何事情都有正和反两个方面,不要以为你就得到了,可能你走进更复杂的问题了。
网红流量时代,大家都想搞好和媒体的关系,以此攻占流量的最高点,去获取最大份额的用户好感,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但是媒体和用户其实最怕寂寞。如果一个网红企业家经常上头条但缺乏新意,不仅你会因为营销过度而引起用户的反感,还会引起媒体的注意,媒体自身也想把他拉下马。
确实是这样,如果一个企业家在头部垄断流量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那么底下定然有一股相反的势力不断地在积蓄,随时准备着致命一击。
而这样的后果,代表企业形象的企业能承担得起吗?
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管控好自己的产品品质, 做好公司的战略规划,而不是挖空心思做网红,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就像国民椰汁:椰树牌椰汁一样。
数十年如一日的包装和广告,并不妨碍他 在我们心目中国民品牌的定位。
用户在感受椰树椰汁的天然纯正时,不是因为红火的代言人,不是因为网红老板,甚至我们根本不会去关心椰树集团的老板是谁。
这样的结果是,哪怕有天椰树的老板出现负面新闻,也只会成为一则转瞬即逝的谈资,根本不会影响我们对椰树椰汁的喜欢。
因此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挖空心思打造自己的IP,想要成为网红企业家。
然而当竞争趋向激烈,各种营销手段开始无所不用其极,为博眼球没了底线,流量再大却难成精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想一想,网红到底是不是一家企业的长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