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漫威电影,这件事的起源得从马丁·斯科塞斯说起。
前一段时间,曾执导过《出租车司机》《禁闭岛》《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等电影的美国传奇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开始宣传自己的新作《爱尔兰人》。宣传过程中,心直口快的他发表了自己关于漫威电影的言论,简直毫不留情面地说:“漫威电影不能称之为电影,更像是主题公园的产品。”
马丁·斯科塞斯
“漫威电影不能称之为电影”,要是换作其他导演说这话,估计免不了要被喷,可那是马丁·斯科塞斯啊,人家可是世界名导,自然没人敢站出来怼他。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老马丁言论一出,立刻就引起了电影圈的高度热议。
《爱尔兰人》
此后老马丁自己又再补充到,“我希望电影院能够支持电影,但是当下,电影院似乎更乐意支持主题乐园那样的漫改电影,它们占领了电影院。我认为电影院该拥有其他的电影,我只是不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认为‘只有那种电影(漫威电影)才是电影’,我觉得不应该”。
老马丁之后,下一位开炮的是曾执导过《教父》《现代启示录》《窃听大阴谋》等影视佳作的美国传奇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他也是嘴下不留情,“我不知道谁能从这些千篇一律的漫威电影里获得任何东西。当马丁说它不是电影的时候,他是太客气了。他还没说漫威电影是令人厌恶的呢,这话是我说的”。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近日,两届戛纳金棕榈得主肯·洛奇(2006年《风吹麦浪》,2016年《我是布莱克》)也发表了关于漫威电影的看法,“它们(漫威电影)像汉堡包一样被制成商品,这不是为了交流,也不是为了分享我们的想象力,这只是一种商品,它将为大公司带来利润,这是一种自私的做法,这是市场行为,与电影艺术(art of cinema)无关”。
肯·洛奇
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再到肯·洛奇,个顶个的大师级导演,作品和实力自然毋庸置疑,可为什么他们这把年纪了,还要那样说漫威电影呢?——“漫威电影不能称之为电影”、“漫威电影令人厌恶”、“漫威电影只是一种商品”…
导火索或许是此前迪士尼开始造势,决定将今年最卖座的电影《复仇者联盟4》送审明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特效、最佳改编剧本等多个奖项;也可能和漫改电影《小丑》拿下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奖金狮奖有一定关系。
其实早在今年的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漫威电影《黑豹》就提名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大奖,还拿下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原创配乐三个技术类奖项。这在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可很多人觉得只不过是“政治正确”而已,漫威电影不会年年如此的。
可是明年,还真说不准了。
在市场和艺术两个领域里,这些上个世纪呼风唤雨的大导演们,似乎都在逐渐失去他们的主权地位,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李安近期在宣传新作《双子杀手》的时候也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他说:“漫威那种热闹的电影,我本身不是很有兴趣。我不能说它不是电影,它当然是电影,我不至于像斯科塞斯那样对它们不屑,因为也都是认真做出来的大制作,可是我本身不是很有兴趣,观众看着也会疲乏吧,同样的招数反复使用。这个样子继续下去,我认为不是很乐观。”
相比于之前的三位导演,李安导演的说法显然更温和,也更在理。因为李安导演才真正说到点子上了。
老一辈导演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人开始接管主流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
每一代年轻人有各自的消遣和喜好,说漫威电影一无是处当然不对,它起码能代表目前最高水准的电影工业制作,而且是标杆级的,是天花板,它还是如今娱乐产业欣欣向荣的一个象征。
从社会层面和受众来看,漫威电影就像一个人见人爱的精美饰品,年轻人有自己的偶像,且从中受到鼓舞。如果回归到电影本身,漫威电影当然也是电影,它既是商品也是电影,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体。可能没有做到艺术电影的深度,但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看电影都有挖掘深度的需求,也不是所有人在看电影时都有“被教育妄想症”,渴望着从电影中得到些什么。有些人观众坐在电影院的椅子上,就是为了看一群超级英雄飞天遁地,狂轰滥炸俩小时,走出电影院时,心潮澎湃,退去满身疲惫,这也就足够了。
不能否认的是,漫威的超英电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或许这些大导演们反感的并不是漫威电影这一类型,只是反感漫威着急地利用这些影响力去快速变现,总是想方设法要从年轻人的腰包里掏钱,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质量——用着那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炮制出一个个流水线产品,接着迫不及待摆上货架售卖。
其实,近些年来的漫威确实有这样的趋势,就比如今年最新的《惊奇队长》和《X战警:黑凤凰》,都是诚意不足的劣作。
但无论如何,我依然无法忘记2012年看到首部《复仇者联盟》时的感动:一个个超级英雄悉数登场,好像只为我一人。
所以,你是怎么看待“漫威电影”的呢,它是商品属性更多一点,还是艺术成分更多一点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