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只是一个牧童,家里无权无势,靠帮地主放牧维持生计。长大后投身军伍,一路高歌猛进,并推翻王国政府,成为国家领导人。最后,带领黎民百姓走向富裕,成为地区霸主,被200多个国王和酋长称为“万王之王”。如此夸张的人生经历,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故事情节。但我今天要说的是,这并不是小说故事,而是真人真事,是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人生传记。
虽然卡扎菲已经逝去,成为了一抔黄土,但是他的传奇人生却被史书记录了下来,供后来者研究参考。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卡扎菲的传奇人生,看他是如何从一个小牧童,成长为“万王之王”的。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一个游牧部族家庭,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为当地财主放牧赚钱。
因为家境贫寒,卡扎菲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被戏称为“乡巴佬”。就在这样憋屈的生活环境中,卡扎菲度过了他的童年。而到了中学时期,卡扎菲的生活更是跌落到了低谷,卡扎菲的父亲因帮人牧羊,把家搬到了更远的沙漠,这给卡扎菲的学习生活带了极大困扰,因无家可归,且付不起住宿费,卡扎菲被迫在清真寺要饭和打地铺。只有每个星期四学校放假,他才能徒步三个半小时,回到沙漠中与家人团聚。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卡扎菲的早年经历是真的很惨,用一句“劳其体肤、饿其筋骨”来形容,完全不为过。不过大家都知道,这种凄凉的童年经历,往往更能磨砺一个人,历史上许多大人物,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他们最后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说这种艰难生活,反而是卡扎菲的一个加分项,锻造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而就在卡扎菲最落魄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虽然卡扎菲并没有亲自见过这个“人生导师”,但仅仅是通过演讲广播,卡扎菲就对纳赛尔产生了崇拜,并学习到了纳赛尔的精神。纳赛尔对卡扎菲的影响很大,在卡扎菲功成名就之后,他也会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是纳赛尔的狂热崇拜者。卡扎菲表示:他发动的“九月革命”,就是在模仿纳赛尔20年前发动的革命。
在“人生导师”的熏陶下,高中时期的卡扎菲就拥有了一定“领袖气质”,他甚至在学校里面组建了一个名叫“第一小组”的政治小团队。随着小团队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还是引起了校方的注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校方就以“参加政治活动”为由,将卡扎菲给开除了。后来,卡扎菲的父亲为了拯救儿子的前途,四处托关系,将他转到了米苏拉塔的一所高中里面,这才让卡扎菲顺利完成了学业。
中小学时期的艰苦生活,让卡扎菲深刻感受到了人间疾苦,以及王国政府的弊端,卡扎菲对伊德里斯王朝非常失望,他想改变这个腐朽的国家。但大家都知道,想改变一个腐朽国家,光靠嘴皮子是不行的,还需要靠枪杆子!所以为了达到最终目的,卡扎菲在考入班加西利比亚大学一年后,便弃笔从戎转入了当地军校,而在军校毕业后,卡扎菲又去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继续深造,接受了半年的装甲兵与通讯相关训练。
在军校学习的这些年,卡扎菲成长了不少,并认识了很多人,这为卡扎菲发动政变提供了重大帮助。当卡扎菲从英国回来后,他便开始谋划革命,准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当时,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已经年老昏庸,失去了对利比亚的控制,军政界许多人都想借这个机会夺取政权。而卡扎菲就在这个时候,组建了以中下级军官为核心的“自由军官”组织。
1969年8月31日,卡扎菲便发动了“九月革命”,带领“自由军官”组织突击禁卫军,并软禁了国王卫队司令。隔天早上,卡扎菲便对外宣布革命成功了,已推翻伊德里斯王朝。9月5日,利比亚王储宣布放弃王位,至此利比亚进入“卡扎菲时代”(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在卡扎菲成为利比亚的领导人后,他便展开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不仅收回了英国和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还赶走了意大利人,这使得利比亚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得到巩固。在历史上,利比亚是一个饱受列强摧残的弱国,在古代他们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几百年,在近代他们又成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虽然到了伊德里斯王朝时期,利比亚的情况好了很多,但他们仍然没能摆脱西方的影响,境内有许多外国基地。
所以卡扎菲上台的第一步,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反抗西方殖民主义。而在赶走西方人之后,卡扎菲又开始抓经济生产,他将外国银行和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并重新定义石油贸易规定,提高石油出口价格。利比亚是非洲地区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之一,在石油价格提升后,利比亚政府就有钱了,开始大搞民生工程,这让利比亚人民过上了富足优渥的生活,并让利比亚成为了非洲大国。
在国家强盛起来后,卡扎菲的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了,有了开疆扩土的打算,甚至还想统一阿拉伯世界,恢复奥斯曼帝国荣光!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利比亚就介入了乍得内战之中,并将其吞并。当时利比亚的军事实力在非洲地区,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唯一能压他们一头的,就只有曾经的阿拉伯联盟领导者——埃及。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间,卡扎菲从外国引进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建立了一支精锐部队。所以说利比亚介入乍得内战,收拾敌对势力,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1980年6月,卡扎菲与乍得古库尼武装签署同盟条约,派兵介入了乍得内战,在利比亚军队的帮助下,古库尼武装很快就攻占了乍得首都,赶走了哈布雷武装。
1981年1月6日,在乍得内战暂时告一段落后,利比亚便立即发布联合公报,宣称:“利比亚和乍得合并成一个国家。”而按照利比亚与古库尼武装签署的同盟条约规定,利比亚有权向乍得境内驻军,以确保乍得的安全与稳定。很显然,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合并,而是利比亚对乍得单方面的吞并。
当利比亚吞并乍得的消息传开后,立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许多非洲国家纷纷发声,对卡扎菲展开了谴责,要求利比亚从乍得撤军。对于外界的谴责,卡扎菲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他甚至还公开了一个更加“伟大的计划”,表示要建立一个“伊斯兰萨赫勒合众国”,统一阿拉伯世界。
实事求是地说,卡扎菲是真的膨胀了,居然想统一阿拉伯世界。众所周知,阿拉伯世界里面,有很多的强国,埃及、伊朗和伊拉克等国,那个不比利比亚强?但他们都不敢说这样的话,可想而知其他国家对这件事情是有多么的鄙夷。事实上,从70年代开始,利比亚就一直想让苏丹、埃及和叙利亚等国与他合并,但是都遭到了拒绝。
因为过度的狂妄,卡扎菲的路子越走越野,开始频繁在国际事务中刷存在感,这使得厌恶他的国家越来越多,最终连中美俄英法五常,都对卡扎菲产生了不满。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洛克比空难”,联合国对利比亚实施了长达11年的制裁,这导致利比亚政局动荡。
最终,在2011年2月17日的时候,利比亚就爆发了“愤怒日”抗议活动,并很快演变成武装对抗。借此机会,英美法等北约国家对利比亚实施了空袭,介入到了利比亚内战之中。2011年8月26日,反对派攻入利比亚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卡扎菲时代”正式走向终结。
简单总结一下,卡扎菲对利比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利比亚才走向了富强,成为了非洲大国。但由于过度的狂妄,卡扎菲又将利比亚推向了内乱的深渊,直到现在利比亚都处于混乱之中,各地军阀割据。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一件事情,一个国家领导人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为所欲为,否则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最后在说一句,卡扎菲政府会走向终结,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同时得罪了五常,然后被英美法一锅端,关于卡扎菲如何得罪五常的事情,我们前面也有说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了解一下。关注我不迷路,为你精讲更多战争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