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老美那些大佬们也没想到,他们名义上的老大登哥去了一趟沙特后,回来不久便传来了欧佩克+减产的消息。
这脸打得,还挺疼。
想想登哥不顾80岁的高龄,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去到中东,为了削弱俄罗斯能源的力量,放下了老大对小弟的架子,陪着笑脸和沙特的王室喝酒吃肉,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着实有些心酸。
霸道惯了的老美哪受过这种“窝囊气”,欧洲人那么有钱,武器那么先进,都服服帖帖的,你一个中东国家还想“造反”了不成?看看你身边的伊拉克、看看叙利亚、看看阿富汗,哪个没“挨揍”过,你沙特是皮痒了?
于是,老美的大佬们,一个个恼羞成怒,怒目圆瞪,脸红耳赤,嚷嚷着要给沙特点颜色看看,十八般武器都准备搬出来的架势。
那么,话说沙特哪里的胆子,敢这么跟老美直刚呢?
答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沙特自己做不了这个决定,毕竟欧佩克不是他家自己的联盟,更何况还是个欧佩克+呢?
先说说这个欧佩克+是何方神圣。
欧佩克简单说就是一个由13个产油大国合起伙来通过一起控制石油产量供给来控制石油价格的组织,总部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
这13个国家分别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加蓬、赤道几内亚、利比亚、尼日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刚果。
有意思不,竟然没有总部所在地国家奥地利。
欧佩克+则是欧佩克的13个国家加上以俄罗斯为首的其他主要产油国,一般来说包括阿塞拜疆、巴林、文莱、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曼、苏丹和南苏丹。也就是说,欧佩克+通常有23个国家一起开会,一起做决定。
这次的减产决定,是欧佩克+作出的,也就是说有大熊的份。沙特是夹在熊和鹰的中间,着实也不好说话。
那么,抱团的欧佩克+究竟垄断了多少石油产量,以至于其可以在这一领域直面老美,叫板老美?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该图统计的是从2019年1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欧佩克+的23个国家每日原油产量,第一个曲线表显示的是包括沙特在内的欧佩克13国石油日产量走势。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疫情爆发之前,欧佩克国家合计石油的日产量维持在3000万桶左右。疫情爆发后由于需求的急剧减少,石油产量也出现断崖式下降,一度逼近2300万桶每天。但后来又开始慢慢增加,直到今年9月份,又重新踏上了3000万桶/每天的高位。
第二个曲线表格指的是欧佩克国家以外+的部分最大的产油国俄罗斯每日的石油产量,走势和欧佩克国家极度相似,目前接近1000万桶/每天的水平。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尽管正在经历和二毛之间的冲突,且被欧美“群殴”,但大毛的石油产量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实际上,如果你去翻看大毛最近两个季度的石油出口量,也没减少多少,但总收入反而增加了。
第三个曲线表则指的是除欧佩克13国和俄罗斯之外的9个国家每天的石油产量变化,走势上看,在逐渐减少。不过这些国家石油体量一般,加起来也就比大毛的产量一半多一点点而已,不抱团的话在市场上不会有太多话语权。
算了一下,在2022年9月份的时候,欧佩克+国家的时候产量加起来为4520万桶/每天。这是什么概念呢?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2021年,全球平均每天石油总产量为6964万吨,欧佩克+国家总产量占了65%。
美国在今年7月份高峰期的时候,石油产量为每天1159万吨,不到欧佩克+的1/4。
如果将整个石油生产行业比作一个企业的话,欧佩克国家占股不到一半,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加上编外的十个国家之后,占股就具有绝对优势了。
这就是抱团的力量,抱团了以后,老美这个本来属于大股东的份额就会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生产多少供给多少,就只需要看市场需求和自身利益,而不是鹰的脸色了。
有人说,以鹰的实力和其一贯蛮横的做法,难道就真的只能由之任之,无可奈何了吗?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欧佩克+的23个国家或者说欧佩克和俄罗斯紧紧抱在一起,不被分化,不出分歧,老美还真就只能生闷气。毕竟你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取代一个行业,特别是生产工业必需品能源的行业。
想象一下,如果老美像对付大毛了那样,把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都禁运了,它拿什么来满足全人类特别是欧洲国家的石油需求?欧洲的小伙伴还会跟他愉快地玩耍吗?所以,这次欧佩克+减产200万桶每天,算是大毛一次成功反击,因为老美如果想继续维持自己的石油战略的话,就必须自掏家底去弥补这部分差额。
这样填个一天两天还行,但美国生产成本更高的页岩油耗不起太久的。
所以,老美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接下来肯定会有各种牌出,就看欧佩克+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顶住压力,不被分化了。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