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拥有百种姓氏的古镇,它一脚踏三省,名字有点儿怪

2023-03-21     走吧自驾游

原标题:中国唯一拥有百种姓氏的古镇,它一脚踏三省,名字有点儿怪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中国留下了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而在这众多古镇中,有这么一个地方,镇辖面积不过67平方公里,居民不过三四千,镇上却有142个姓氏和13种方言,是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和“方言王国”。

此镇名曰“廿八都”。

廿八都的“廿”,读音是“nian”,指二十的意思。

之所以被称为“廿八都”,是北宋时江山设都44个,这里排名第28,故名。

廿八都古镇,地处浙江衢州仙霞岭,因一条仙霞古道被载入历史,由古时的古驿站发展演变而来,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

中国文化历来以宗族脉络繁衍,一个村往往就是一个姓氏,但这座始于唐的小小古镇,却拥有142个姓氏。这也反映了这里的移民特征。

浙、闽、赣三省边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浙、闽的崇山峻岭间唯一的仙霞古道,让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时,人们一直用“东南锁钥,八闽咽喉”来形容它的重要战略位置。而历史上频繁的战争、屯兵、移民,使得廿八都有了“百姓古镇”的雅号。

有人自然就带动了商业。明清时这里就是三省边界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期光饭铺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就有40多家。

这个隐藏在高山深谷中的长条形布局的小镇,古代旅游达人徐霞客曾先后三次来此游历,有学者称这里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专家则誉其为“文化飞地”。

走进廿八都,从斑驳墙上的各种标语中,可见此处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好几个时代的历史印迹。

古镇沿枫溪自南向北铺展,北为浔里街,南为枫溪街。青山绿水间,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有浙派、徽派、闽派、赣派,甚至西方的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

镇南的浮盖山,是仙霞古道的入闽端口,这里“怪石拿云,飞霞削翠”,站在高处远眺是,大有种一山望三省的高远。

廿八都入口处,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木质风雨廊桥——珠坡桥

古时的廿八都人擅唱歌,而走到此处意味着即将到家,心中欢喜歌声随之而起,正所谓“一人唱歌,众人和”。久而久之,珠坡桥便成为有名的赛歌桥,后来也就有了古镇十景之一的“珠坡樵唱”。

据历史记载,在晚清至民国年间,浔里街和枫溪街两条各长400米的街道,街边林立着将近200家街边的店铺和作坊,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彼时的繁荣再难寻,但古街两侧排列着的钱庄、旗袍店、银饰店、工艺品店.....都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气息,成为我们如今访古的好去处。

在入街口处,有一农博馆,在这里我们能看见已经消失的大型木质水车、石磨、石碾等传统农用工具。

地处边界的廿八都虽然靠着古道经商致富,但仍然尊崇着"学而优则仕",故廿八都建有两个文昌阁,一大一小,大的在镇北头,小的在镇南端,用"悬梁刺股"、"衣锦还乡"等名言警句来激励后代进取。

整个小镇五方杂居,各地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多种外来文化经过上干年交融、碰撞,造就了廿八都奇特的“文化飞地”现象。山歌、民舞、旱船、花灯、剪纸、木偶以及民谚、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均在此盛行。

移民们给廿八都带来各地的文化精华与艺术智慧,也带来了各方美食,在时间的造化下,以及本地原材料的加持中,廿八美味处处有。

廿八都的美食有很多,廿八都豆腐就是其中一个。廿八都豆腐鲜嫩爽滑,尝起来回味无穷,其好吃的秘诀在于它的原材料,豆是本地的优质新鲜大豆,水是高山泉水。

本地有一道排骨豆腐尤为一绝,是用泥制的小火炉慢慢煨炖而成,豆腐的香醇渗入排骨,排骨的鲜香浸透豆腐,尝之难忘。

铜锣糕,廿八都传统节日的必备糕点,据说已有千年历史,其在浙闽赣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神"。

铜锣糕的制作材料有大米、糯米、艾叶、山药、白糖、佛耳草、丹桂、野生山茶油等,揉成面团后放进摊满了粽叶的蒸笼,可根据个人喜好放上些枸杞红枣点缀,而后加盖蒸熟。食用时可切片蒸食,亦可煎食,滑腻爽口,清香至极。

廿八都的麻饼可谓一绝,其制作材料与他处的麻饼别无二致,而在于其制作步骤。在经过“乌龙下海”“ 春风拂面”“ 神龙摆尾”“ 凌波微步”等十一招“武林绝学”后,麻饼吃起来确是比别处要香上许多。

此外,去廿八都一定不能错过当地赫赫有名的八大碗,分布是风炉仔、枫溪鱼、黄麂羹、豆扣猪手、腊肉鱼干、笋干炖排骨、石斛炖石蛙、廿八都野菜,这八道特色农家菜由当地新鲜食材制成,味道鲜美无比,且有荤有素,能一次满足。

历史蹁跹而过,古镇依旧,旧宅古朴而恢弘,石板小路沉重而悠远,炊烟定时定点袅袅升起,一代又一代演绎着“文化边城”的故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fd9111d11e6d9d6a911a3fe274a1c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