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全年阳气最弱的时候到了,这一天也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身体的阳气逐渐衰弱,容易感到怕冷、尿频、手脚冰凉等不适。为了改善这些症状,养生学认为应当多吃温性食材,特别是在冬至这个阴阳转换的分界点。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正式开始。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换的分界点,也是阳气生发的开始。因此,要想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身体的健康,关注阳气的养护尤为重要。
在冬至养生中,选择适宜的食材是关键之一。而其中,糯米被认为是一种极具补阳作用的食材。糯米性温味甘,具有温暖脾胃、益气养血的功效,尤其适合寒冷季节的养生之选。可以吃糯米丸子、糯米汤、酒酿等等。下面与大家分享两道糯米的做法。
推荐食谱一:【糯米丸子汤】
这道汤品集合了糯米粉、红枣、鸡蛋等食材,是一款温暖身体的美味佳肴。
准备食材:糯米粉、鸡蛋、大枣、红糖、香油
做法如下:
1.将大枣清洗干净,去除枣核,切成小粒。糯米粉和适量红枣碎搅拌均匀,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和成面团,醒发一会,再搓成小丸子。
2.碗内打入2个鸡蛋,加少许香油,然后将鸡蛋打散备用。
3.锅内加水烧开,将糯米红枣丸子放入清汤中,煮至糯米丸子浮起。加入一块红糖,淋入蛋液,关火即可。这一汤品既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又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冬至时节的理想之选。
推荐食谱二:【酒酿芡实汤】
用糯米制作的酒酿也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养生食材。酒酿具有温暖脾胃、活血化淤的功效,被认为是滋补阳气的极佳选择。结合芡实、莲子、薏米和茯苓等食材,制作一道酒酿芡实汤,更是为寒冷冬日的身体保驾护航。
准备食材:酒酿、芡实、莲子、薏米、茯苓、糯米
详细做法:
1. 将芡实、莲子、薏米、茯苓洗净备用,用温水提前浸泡2小时。
2. 将所有食材加入清水中,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个小时,煮至粥熟烂。
3.加入适量的酒酿,搅拌均匀,继续煮10分钟,等粥变得浓稠糯滑时,即可关火。
这一道粥品汇聚了多种温补食材,既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在寒冷的季节中为身体注入温暖的阳气。
在冬至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通过科学搭配食材,我们可以更好地调养身体,让阳气在寒冷的冬季得以生发。选择糯米这个温性食材,结合丰富的食谱,不仅能够享受美味,还能在寒冷季节中保持身体的健康。希望大家在这个冬至时节,能够通过美食养护身体,迎接一个温馨而健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