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以色列执行“巴比伦计划”空袭,为何被称教科书级的空袭?
文/无计读史
众所周知,伊拉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核设施或者核武器。而伊拉克不能拥有这些东西的理由还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阻挠。这里面的弯弯道道我们普通人不是很理解,但总结起来就是这些国家怕伊拉克拥有核武器或者核设施后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其实早在1981年,伊拉克是有机会拥有核武器的,而没能成功的原因还是因为一个国家的阻挠,以色列。
在中东这片地方,各个国家的局势可以说是一团乱麻。对于中东,我们的印象就是天天在打仗,好像不打一次不舒服似的。在这片土地上,各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都差不多,而且都处于石油盛产地,所以能折服别的国家的方法就剩下武力打击了。毕竟这片地方谁也不差钱,所以能够在中东这片地方称王的前提是武器够硬。
而武器这方面伊拉克就比较尴尬,因为种种原因,伊拉克的核发展之路可以说是处处受到阻挠。而没有核弹这样具有威慑力的武器对于伊拉克来说是个致命伤,比如说伊拉克和别人正打着仗呢,伊拉克派出的是飞机坦克,别人一上来就一个核弹,这还怎么玩?很影响战争体验的好嘛!虽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有核武器的话,伊拉克起码腰杆子能硬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顶着中东强国却外强中干一般。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啊,伊拉克在漫长的等待中迎来了一次拥有核武器的机会,这个机会的提供者就是法国。从1960年开始,伊拉克就在向法国交涉,希望能将核武的技术分享给他们,他们可以出钱购买。
法国为了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一直吊着伊拉克的胃口,从伊拉克那榨取了不少好处。不过法国也知道,吊胃口要有个限度,不然惹急了伊拉克把好处收回去,那他们就亏大了。就这样,经过漫长纠纷,法国和伊拉克在1975年公开签署了购买核反应堆的协议,而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另一个国家坐不住了,那就是以色列。
本来以色列觉得,自己有核武器,伊拉克没有,这样两个国家间还能掰掰腕子,但要是伊拉克有了核武器,那他们以色列不得遭受伊拉克的欺负吗?这事能让他发生吗?铁定不能啊,于是以色列开始在伊拉克核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百般阻挠。以色列首先是开出了比伊拉克更高的价格,希望法国收回协议。
但法国人缺钱,节操还是有的,拒绝了以色列的要求和条件,以色列一看这招行不通,就转变了策略,开始派出摩萨德特工四处暗杀参与伊拉克核计划的科学家,要求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拥有核武器可是伊拉克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怎么可能就因为以色列的这点干扰就放弃呢。
以色列一看伊拉克的决心,突然意识到怕是不能用常规方法解决了,于是在伊拉克和美国决裂后,以色列从美购买了F—16轰炸机,准备轰炸伊拉克的核反应堆。要说这事不做还好,一做就得做绝,以色列知道,自己真这么干了,就再也没有可能和伊拉克和解了,但是为了整个以色列,这场行动必须进行。
1981年6月7日傍晚,以色列执行了“巴比伦计划”,在短短的80秒时间内,8架以色列F—16轰炸机从伊拉克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上空飞过,落下了数不清的炮弹。等到尘埃落定后,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成功报废了。这次以色列的空袭行动被后来各个国家列为了教科书级的空袭,让各国纷纷学习不已,只有伊拉克指着以色列的鼻子在骂街。
好不容易能有核武器了,就这么被以色列给毁了。不过以色列不在乎伊拉克的叫骂,毕竟能让伊拉克不爽,不能拥有核武器,就是以色列最大的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