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3000出国旅游怎么了?”:虚荣心很贵,但我可以自己买单

2019-05-30   如梦如晰

前段时间朋友去日本旅游,刚到日本便发了条朋友圈,照片上的她笑得很甜,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接下来的几天她再没有发任何动态,原本我还惦记着她照片中的美景,左等右等不见她再发。按捺不住,我联系了她。

没想到,从她的话里我听出了硬生生的失落和不愉快:

“别提了,上一条朋友圈一发,我妈立马打来了电话,说我每个月挣那么点钱还要出国旅游,简直是败家。”

“我妈还说我就是虚荣心作祟,看见别人出去玩眼红,你说我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出去玩一趟都不行?我挣钱是不多,可我也没和别人要钱花啊!”

朋友的妈妈我见过,是一名退休教师,穿着朴素,不苟言笑。据说阿姨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孩子一向十分严厉,朋友从小就被教育“女孩子一定要自爱自强,不能攀比,不能虚荣”。朋友受妈妈的影响,从不和别人攀比,即使毕业参加工作了也从不热衷高档化妆品、名牌包包,真正做到了把女孩子的虚荣心踩在了脚底。

只是没想到,出国旅游这一趟,竟然引起了妈妈的强烈不满,明明只是想要放松休息一下,体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却被冠以虚荣心作祟。

一时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

隔着手机屏幕,我看见了她整个旅途突然黯淡无光。

01

无独有偶,前几天微博上有这么一条热搜:

杭州一位月薪四千的女士买了一个两万快钱的包包,被丈夫通过媒体喊话,指责其不会过日子,爱慕虚荣。

妻子委屈满满,当年结婚时考虑到丈夫家的家庭情况,没要彩礼钱,也没有办婚礼。虽然工资不高,但也从没有向丈夫伸手要过钱,即便是这受尽了指责的买包钱,也是自己好几个月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凭什么要受这种责备?

两万块钱的包,又是“爱慕虚荣”。

可是,一个连彩礼都不要,甚至对自己的婚礼都毫不在意的女人,她能有多虚荣?

两万块钱的包,也许是和她的月薪不匹配,她要攒很久,能打车的时候她要选择挤地铁,能去饭店吃饭的时候她选择路边摊,省吃俭用,终于得到了那个关注已久的包。

那个包与其说是虚荣心作祟,不如说是她在和现实抗争,凭什么我不配?而这位丈夫,非但不自省自己的能力不足,对妻子毫无愧疚之情,居然还要向媒体喊话,公然指责老婆的虚荣,哪里来的勇气?

如果没有这段网络撕逼,两万块钱的包带给那位女士的可能是很长久的一种幸福感和富足感,即使在拥挤的地铁和路边摊上她也能暗暗微笑。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包,她变得比以前自信,工作上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业绩大大提升,薪资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02

虚荣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自己的虚荣,不能付出去满足这份虚荣的努力,不能培养自己满足这份虚荣的能力。

可怕的是当内心有了欲望时不是去靠努力得到它,而是一味地打压忍耐,直到那欲望变成了长在肉里的刺,难以去除,隐隐作痛。

年少时候,我喜欢耳环,买不起贵的,一幅银耳环也能欢喜。那时,姐姐说,以后挣了钱买白金的,我不以为然:“银的和白金的有什么区别,效果都一样。”“心情不一样效果怎么会一样?”

年岁渐长,我越来越理解姐姐当年的话,银耳环和白金耳环,效果真的不一样:一副银耳环,戴几回我可能就不想再戴。白金耳环,不管多久时间再拿出来,还是会爱不释手。颜色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我每每戴白金耳环,就不由得多了几分喜悦,整个人都显得更有神采。

这种神采,外人并不一定会理会,但我自己内心能够真切感受到它带给我的富足。

我喜欢这份得意,所以我喜欢白金耳环,所以我更会不断努力,让自己买得起、配得上那些耳环。

03

欲望可以变成前进的动力。

满足欲望,可以让心胸更豁达。

用过名牌包包的人,看着背昂贵包的小姑娘,能够平心静气,而不会满眼嫉妒还妄加评论,“年纪轻轻就用那么贵的包,谁知道钱是哪来的!”

实现了车厘子自由的人,能够因为不爱吃车厘子才不去买,而不是撇撇嘴,“和樱桃一样,何必多花那个钱?”

有能力满足自己追求诗和远方的人,能够笑着告诉一向节俭的妈妈,“我要去日本了,回来给你带马桶盖。”

年少时商场橱窗那件不可得的公主裙可能会变成一生的心绪难平,终其一生要努力奋斗,是为了让这种不可得只成为记忆,是为了让自己笑着面对内心的虚荣,从而接纳它。

我们都是凡人,乐于享受满足的愉悦,乐于享受努力的甜头。

虚荣心很贵,但我可以自己买单,这与别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