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解读】2023-2028年全球及中国预镀镍行业企业竞争分析

2023-12-12   前瞻网

原标题:【前瞻解读】2023-2028年全球及中国预镀镍行业企业竞争分析

预镀镍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东方电热(300217.SZ);甬金股份(603995.SH)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预镀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预镀镍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导电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预镀镍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因此,预镀镍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大圆柱电池结构件升级迭代,加速预镀镍应用

与现有圆柱电池产品相比,大圆柱电池在结构、工艺等设计上均有明显变化,需要对上游结构件进行升级,主要包括壳体、顶盖等。同时,结构件环节产品认证周期较长、客户粘性较强,因而头部企业特别是有圆柱电池结构件生产经验的企业来说,有望凭借工艺和客户优势,快速抢占大圆柱结构件市场份额。

——全球预镀镍需求爆发在即

随着新型大圆柱电池逐渐发展成熟,未来4680电池将迅速放量,带动上游预镀镍需求爆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已达494GWh。根据东方电热披露的数据,单GWh需要预镀镍约1000吨,到2025年,46系列投产近500GWh,约有50万吨预镀镍材料需求;消费电池差不多有约10万吨预镀镍材料需求;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等有约5万吨预镀镍材料需求。2025年全球预镀镍材料总需求约65万吨,即使保守估计下,2025年也有约40万吨预镀镍材料需求。若再加上国内少数大厂实际在投入、但未公开的规划布局,预镀镍材料实际需求可能会更高。

——上市企业融资主要用于扩增产能

我国预镀镍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事件鲜少发生,主要为行业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目的以扩增产能为主,如东方电热2022年9月募集资金净额2.94亿元,其中约1.89亿元用于投资“年产2万吨锂电池预镀镍钢基带项目”,以打破公司产能瓶颈,扩充优质产能。

——收购兼并方式多为股权收购

截至2023年10月,预镀镍行业收购兼并事件集中于东方电热、甬金股份、永盛新材三家代表性企业,共发生30起,主要目的为项目扩产、节约成本、优化产品结构等。2023年10月25日,东方电热拟在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内购买约114亩项目储备用地,预计购买土地总价约4000万元,用于后续的预镀镍钢带材料扩产项目储备用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东方九天(东方电热全资子公司)预镀镍材料的产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现有产能居垄断地位,但暂无扩产计划

全球预镀镍生产厂家主要有日本新日铁、东洋钢板、韩国TCC、欧洲TATA,合计产能约20万吨,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海外龙头企业目前暂无明确的大规模扩产计划,主要原因为当前预镀镍实际市场需求仅20多万吨,大圆柱电池还未真正放量。其次,海外环保要求更加严苛,预镀镍项目建设周期较长。

——日本东洋钢板:可提供多种规格的产品

经过“热扩散处理”的镀镍带,可获得Fe-Ni合金层,其镀层牢固度以及耐腐蚀性有明显的提升,能满足对应客户不同种类后续加工。东洋钢板通过融合长年积累的独特的表面处理技术以及轧制技术,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生产出能最大程度发挥镍的特性的高性能镀镍钢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镍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 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