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19日电(许超 罗沛鹏)总长108.25米、型宽24.5米、总吨7645、泥舱容量6500立方米、主机总功率8190千瓦、最大挖深30米……这就是中交上航局“航浚6008”轮。
行驶在黄海的“航浚6008”轮。新华网 罗沛鹏摄
“航浚6008”轮船长凌杰介绍,自“航浚6008”轮2019年4月正式交付投产以来,先后参与了连云港港30万吨级二期航道工程、滨州港主航道维护工程、黄骅港航道维护疏浚工程、厦门港主航道维护工程、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疏浚工程、长江口2019年至2021年航道疏浚A标维护工程,以及滨海码头与港池及航道疏浚工程等。用他的话来说,“航浚6008”轮是国内最先进的中型耙吸船,承担了很多“硬骨头”工程。
对于2022年1月27日顺利完成的滨海工程,凌杰介绍,在该项目工程建设初期,由于施工区域小、涌浪大、回淤严重、土质硬(9级土)等因素导致施工效率低,同时最浅水深不足4米,万方耙吸船根本无法进场。“为了打破这个施工僵局,也为了后续施工船进场创造条件,我船充分发挥了浅吃水、操纵灵活、挖掘能力强等特点,有效地利用涨落潮,借助‘顶、尖、精’的DTPS系统,实现了水下立体化、可视化挖泥。”他说。
正在黄海海面作业的“航浚6008”轮。新华网 罗沛鹏摄
“从我1991年8月进单位至今,三十多年变化发展我是亲身感受,可以用翻天覆地形容。”凌杰介绍:“那时‘70后’的4500方主力船有国产‘4001’轮、‘4002’轮,荷兰产‘4003’轮、‘4004’轮,日本产‘4006’至‘4009’轮、‘6001’轮和‘6002’轮;‘90后’ 就有了荷兰产‘5001’轮;到‘00后’又出现了荷兰产新海龙。而2007年是个转折点,我国实现了‘国轮国造’的新海虎系列。”他感慨道,今天看到的“航浚6008”轮已具备节能、环保,挖掘能力强,带独有的DTPS系统3D可视化精细化挖泥,质量控制有保障,施工效率高的特点。值得关注的是,“航浚6008”轮在航道平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使用更经济、更高效的“一人疏浚控制”。
“航浚6008”轮船长凌杰。新华网 罗沛鹏摄
凌杰透露,下一步中交上航局将建造LNG清洁能源耙吸船。此外,他还表示:“我国的疏浚行业发展要靠几代人发展起来,靠技术、靠装备、靠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一流的管理理念,同时加大研发力度,解决一系列国外卡脖子技术,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疏浚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