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帽上的“红顶珠”价值多少钱?一颗珠子,能抵秦奋一身行头

2022-06-04     枫叶谈古今

原标题:清朝官帽上的“红顶珠”价值多少钱?一颗珠子,能抵秦奋一身行头

“帽”是一种身份象征,区别男女,又区别尊卑。

先秦时期,男子成人礼都要盘好头发,戴上一个冠,按照周制,男子二十岁才算是成年,不过天子年少时期就要执掌国事,成人礼可以提前。

《仪礼·士冠礼》载有: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也就是说天子、诸侯在十二岁那年就可以行冠礼了。

“冠”根据身份不同,规格也不同,天子的冠叫冕,冕上面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版,前沿挂着12串珠,称“旒”,十二是周代礼数中规格最高的数,只有天子的冠才能用12根旒,诸侯们根据身份不同,相应削减。

不同的封建王朝,头上戴上帽子都不同,西汉时期重视颜色划分,平民只能穿一些黑色或者青色的衣服,帽形头巾也一样,故有“士冠庶人巾”之说。

电视剧常常见到的“乌纱帽”是东晋就出现的一种官帽,因为用的是一种黑纱制作成的帽子,亦称为“乌纱帽”,这种帽子上至官员、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佩戴,只是颜色不同。

又根据唐史记载: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下诏书: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这说明在唐代乌纱帽依旧用作官帽,但一般只在上朝和接待宾客佩戴。

乌纱帽正式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就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明朝开始乌纱帽就成了官员才能戴的帽子,而帽子上面也会镶嵌一些玉快,一品官员镶嵌九块玉、二品八块以此类推,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光是看帽子上有几块玉,也能辨别每个人的品级身份。

清兵入关之后,推行“剃发易服”,头发、衣服就连帽子也要换掉,清朝就制定了两种官帽,一种叫朝冠,一种叫吉服冠。

朝冠顾名思义就是上朝佩戴了帽子,也就是大家看清宫剧时,常常看到的那顶类似于斗笠的帽子,清宫剧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清一色都是圆帽子,然后清朝等级森严,朝冠为了区分等级,除了材质不同外,颜色、孔雀翎的圆斑,顶帽各有不同。

孔雀翎上面的圆斑越多,代表品级越高;顶帽上面还有三层,最上层镶嵌着一颗尖型宝石,中间一层为球型宝石,下层就是金属底座,主要是用来镶嵌一些东珠(珍珠)。

最三层镶嵌的宝石材质,也能用来区别官员品级,一品大员朝冠上面的那颗顶珠为珊瑚;二品则是起花珊瑚。

珊瑚一向都是富贵祥瑞的象征,一克珊瑚都可以买到7000元,这一颗珊瑚更是一种古董,价值早就超过了珊瑚本身。一品红珊瑚被认为是三大有机宝石,主要生在100~2000米的深海中,红珊瑚的价格也曾一度爆炒,比黄金要贵上90多倍,一克价值上万元,若是算上文物价值,应该能抵得上秦奋的一身行头了。

三品:蓝宝石以及蓝色明玻璃。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七品:素金顶。八品:起花金顶。九品:镂花金顶。

这些用来制作顶珠的宝石材质,放到现在每一件都价值不菲,即便是七品以下的官员,都能佩戴上镶嵌金子的顶珠。

而下面的东珠,也会根据官员品级添加,一品官员只能镶嵌一颗,亲王镶嵌10颗、郡王8颗,贝勒7颗、镇国公5颗,像是一些侯爵、伯爵就更加少了,而一品以下都不能佩戴东珠。

这还是只是朝冠,还有吉服冠,虽然吉服冠规格不如朝冠,但同样还是非常奢侈。

这种吉服冠是官员平常带的帽子,上面只有两层顶,跟朝冠镶嵌的规格一样,普通的士兵连顶都没有,掉在后面的不是孔雀翎而是一根马辫。

后宫的皇太后、皇后、贵妃等人,同样也按照一品珊瑚、三品蓝宝石的规格来装饰头上的旗花。奢侈成分的清朝,度过康乾盛世后,就走向了衰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df3bdc03c0e9a89efa6c7dc01ef30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