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煤质快检,检测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两分钟

2024-10-24   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燕平 通讯员 江敏

10月24日上午,“AI智测·炭索未来”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国家能源集团携手海康威视联合研发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正式发布,标志我国煤炭数质量管控领域迈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并首次在煤炭生产、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成功示范应用。

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发布会现场

在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安装于商品煤胶带机中部的煤质快检核心设备,正在对当天装车外运的商品煤煤质进行实时检测。两分钟后,涵盖发热量、水分、灰分、硫分等多项指标的数据信息已传输到下游用煤单位。

据了解,这套设备可实现当天4.1万吨商品煤全部过检,相当于10列装车,每车传输10组数据,一天共传输100组数据。

而在中国华能集团锡林郭勒热电厂,来自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公司的商品煤,依托煤质快检与皮带秤数据的不落地快速结算模式,胜利能源已实现煤炭数质量数据的自动获取和实时结算,检测精度达到传统煤质检测水平,交易资金沉淀成本大幅降低,由原来的一月一结变为当日结算,每月可减少财务资金成本17余万元。

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煤炭质量数据是煤炭生产、销售结算、利用的关键基础数据。长久以来,依赖化学手段的传统煤质检测技术,存在过程复杂、操作差异大,以及流程长、数据缓、风险大、结算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而且很难保障上下游煤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长期困扰购销双方。

此前,国内外进行过大量的煤质快检技术研发,逐步形成中子活化、双能伽马射线、X射线吸收、近红外光谱(NIRS)等技术路线,但由于检测精度不高、放射源安全隐患等因素,一直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成熟可靠技术。

此次发布会重磅推出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项集煤质快检核心装置、AI模型与数质量管控平台于一体的原创性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光谱学及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可对煤炭成分中的热值、水分、灰分、硫分进行精准检测;基于双模态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实现快速、准确、无损的煤炭成分分析,一举攻克了传统煤炭检测技术检测数据延迟、失真及成本高等难题,实现煤炭供需两端全流量实时在线、全自动检测。

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原理

该技术可以在线检测6毫米煤样的热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标,整列车采样完成后仅需2分钟获取检测结果,相较于至少8小时的传统检测周期,实现煤质信息的实时精准获取;单列车的检测煤量可达1吨以上,是传统1克煤样检测量的百万倍,样品代表性和检测效率大幅提升;全程实现自动无人干预,构建了高效、透明的在线检测模式。

今年以来,已有10台产品设备在国家能源集团四大产煤区、港口、销售、电厂、化工产业的9家单位示范应用,检测煤量超4亿吨,且历经高低温、粉尘、震动以及高湿度、电磁干扰等各种严苛环境条件,均稳定运行。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正联手海康威视,加速煤质快检技术的谱系化、产品系列化、应用规模化、管控体系化发展,构建起全集团“体系化、网络化、标准化”的煤炭数质量管控体系,并通过标准的研制和推广,推动煤质快检技术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加速行业认可和产业化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