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2300到年薪180万,这个初中辍学的“打工妹”,靠什么逆天改命?

2022-07-29     窈窕妈妈

原标题:从月薪2300到年薪180万,这个初中辍学的“打工妹”,靠什么逆天改命?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这段时间,热搜榜上全国各地考生被名校录取的好消息着实不少:

女生获60余奖项考进清华……

双胞胎被清华、北大录取……

三胞胎考出等差数列,分别被北大、中科院大学录取……

捷报频传,我们当然为这些梦想成真的孩子高兴。可正如董宇辉所说:

“如果只关注那些精英幸运者,那么,99%的人是被忽略的。毕竟那些考得不如意的才是真正的绝大多数”。

正因如此,这个暑假,很多孩子的日子不好过,家长也是。

今天,我想通过4个故事告诉你们: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高考只是其中一站。就算一时失意,孩子们仍然有大把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

@冰雪儿 大学老师 从专科到博士

作为大学老师,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经也是“高考失意者”。

高中时,因为准备考美术学院,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画室,缺席了很多文化课。

到了高三,她突然觉得自己更喜欢文学,于是放弃美术,准备考中文系或新闻系。

结果成绩不理想,只能上一所专科。专科期间,她干脆破罐子破摔,整天逃课,躲宿舍看小说。

因为经常熬夜,她生了场大病,学校建议她休学治疗。

“如果休学,能不能毕业都说不准,可能连专科毕业证都拿不到”。为了避免走到这一步,她决心改变自己。

她开始早睡早起,精神状态逐渐变好。疯狂学习,把几乎能考的证都拿到手。

几年一晃而过,毕业来临,同学还在为找工作迷茫的时候,她已经完成了专升本,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并开始备战某985的研究生。

她一直坚信,只要不放弃自己就有希望。

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她知道,未来人生会越来越好。

研究生毕业后她去了一所学院当老师,每天上完课时间还比较充裕,便萌生了考博的想法。

很多人劝她“算了吧”、“专科生混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她想的却是:不试试,怎么知道上限在哪里?

虽然过程曲折,好在最后顺利考上。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中,她越来越自律、坚强。

如今,她在一所大学校当老师,过上了无数人羡慕的人生。

我忍不住去想,读专科那会如果她继续堕落,现在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网上有不少人自怨自艾:专科生还有出路吗?

@冰雪儿告诉我们,不必纠结那么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不要自暴自弃,一切皆有可能。

@孙玲 谷歌程序员 从月薪2300到年薪180万

第二个故事,来自一个女孩。

孙玲,高中毕业,用11年,从“厂妹”成为顶级程序员,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1990年,孙玲出生在湖南娄底一户贫困家庭。

父母的收入勉强只够养家糊口,一家人连买新衣服的钱都没有。

初中时,因经济原因,孙玲有2次差点辍学。

高考,孙玲考了399分,尽管已经是她所在高中的第一名,但仍然离当年的湖南二本线相差100多分。

落榜那年,她19岁,来到深圳电子厂开始了打工生涯。

每天上12个小时班,月薪2300,住在月租400的合租房。

“整个人就像机器一样,没有丝毫的价值感。”孙玲决定逃离这种生活。

她拿出全部积蓄,分期付款报了计算机班。培训结束后,找到一份办公室工作。

在出发之前,梦想永远只是梦想。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

她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报名英语班;又取得了西交计算机系的大专文凭;完成深圳大学的专升本课程……

一路走来,她见到许多优秀、有趣的人,也有了“去国外看看”的念头。

她在一所美国学校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上进心,拿到谷歌的入场券,年薪百万。

从高中走到硕士,从电子厂到谷歌,从月薪三千到年薪百万,孙玲用了11年。

在人生低谷不忘投资自己,她的眼界和魄力,难能可贵:

月薪2300时,她就敢去报3万元的编程班;

还清了编程班学费,她又把钱拿去学英语、专升本;

攒下人生中第一个10万块钱后,她全部用来出国学习;

……

她敢想敢做,在晦暗无光的人生里孤注一掷闯出一条路。

所以,一时失败,不妨告诉自己,一切都另有安排。

@钟生明 副总经理 从失业到管理百人团队

还记得纪录片《高考》里的钟生明吗?

那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差生,也找到了属于他的人生赛场。

钟生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他初中时成绩不错,是老师眼中的“香饽饽”。

由于城乡教学条件差异太大,进入高中后,他成绩一落千丈。

巨大的落差让他有了深深的挫败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听讲、上课睡觉、半夜去网吧……

这样的学生,自然少不了被老师批评。

一次班会上,他起来发言“我觉得既然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之分,像我一样的差生也可以不气馁,不放弃”随后扬长而去,让老师错愕不已。

高考毫无悬念失败了,之后他不甘心选择了复读,第二年勉强考入三本。

此时,他已经落后同学一年的时间。

原本对赚钱有执念的他幡然醒悟:比起赚钱,作为学生,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进入大学,他努力学习知识,参加社团活动,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此时,电商行业刚刚兴起,丰富的知识、宽广的视野让他敏锐意识到物流行业的巨大前景,毕业后毅然进入物流公司。

接下来的几年,电商行业迎来风口,公司规模迅速扩大。钟生明坐上时代的快车,成了公司元老人物。

即便如此,他仍然在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学习管理知识。

如今,钟生明管理着百人团队,无疑是一种成功。

当年那个复读的考生,已经完成华丽转身。

他告诉所有人:任何时候,只要不放弃自己,人生仍然大有可为。

@直树 从服务员到咖啡店长

1992年日本曾经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每隔7年,节目组会对被观察的孩子进行一次回访。

其中有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

他叫直树,父母都是办公室职员。

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孩子每天开心,因此很少给他学业上的压力,因此直树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21岁时,他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梦想当一名受人尊敬的检察官。

但法律考试并不简单,努力几年直树都失败了。

无奈毕业后他去到一家咖啡店打工,做着别人眼里最普通的工作,过着最普通的人生。

看到顾客因为他的咖啡将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

七年里,直树从未停止学习店铺管理和销售知识,从店员成长为店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经营下,该店销售额在1000家连锁店里排名第一。

“我打算以后自己开店,未来的五到十年,我都很清晰自己要做什么”。谈及未来规划,他坚定而自信。

直树告诉身处困境的人们:梦想可能会破碎,但晚点也会找到方向。

四个故事的主角,高考都不尽人意,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人生方向。

有人说,这是“幸存者偏差”,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这般成功。

确实如此。

但,我们更应该看清一个真相:那些没能考入名校的孩子,依然拥有无限可能。

前几天,有个读者给我留言,他考上一个并不理想的大学,感觉自己没有未来了,整天闭门不出郁郁寡欢。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告诉他: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中途的坚持

高考结束的那一刻,除了成绩不再变,其余的都可以改变。前面的路走完了,以后该亲自铺路向前了。

为人父母的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孩子的未来。

毕竟,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独自面对社会。教会他和困境相处的能力,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和保护。

每个人的人生路径不尽相同,但那些能在自己岗位上有所成就的人,共同点却很一致:乐观、坚韧、目标明确

培养一个从容面对困难、乐观且有韧性的孩子,远比计较一时得失更重要。

记得告诉孩子——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d5a8ccc3dbd004d9ab39189e5e951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