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片为什么多是以清朝官员形象为主?可能是现代人的主观臆想

2023-01-03   小女子大人物

原标题:僵尸片为什么多是以清朝官员形象为主?可能是现代人的主观臆想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

对于“僵尸”一词,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在曾经辉煌的港片时代,僵尸片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著名的“僵尸道长”林正英更是深受无数人喜爱,他塑造的经典形象也让许多人颇受感染,曾经看着有些恐惧的僵尸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淡然,毕竟这也只是人们的荧幕刻画。

昔日,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就在考虑,为什么看到的僵尸都是以清朝官员的形象为主,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朝代,为何单单就选中了清朝呢?其实这与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中国历史上的“僵尸”

僵尸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黄帝和蚩尤的时代,相传当时黄帝和蚩尤大战的时候,处于不利的境地,便派下自己的女儿“魃”来助战。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破了蚩尤的妖力,黄帝也终于打败了蚩尤。但是,魃的神力却消失了,不能回到天上,只能留居北方,之后郁郁而死,变成了僵尸。相传,她走到了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大旱灾,被人们诅咒驱逐,也就是人们说的“旱魃”。此一说法应该有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至于是否存在,或许当时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我们目前并不清楚。

僵尸代表的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死亡。按照中国传统多地的丧葬习俗,多是以土葬为主,因而也会为这些所谓的故事打开一定的现实基础。至今,我们依然能够在民间故事中听到所谓的“死而复生”的传说,或许这些没有所谓的科学依据,但是是在那个时代里人们对于这个世界懵懂无知的认知。

而对于“僵尸”之说,最盛行的应该就是明清时期了。在清朝的时候,就出现了许多提及僵尸的记载,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袁枚的《子不语》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的人称这两本书做“僵尸大全”。袁枚《子不语》: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魄主宰人身,当魄离开人体,便会沦为恶鬼僵尸。

当然,因为这些都是所谓怪力乱神的想象,因为当时的明清时期,各种小说开始盛行,一些人也开始了自己的主观臆想,将这些故事映射到了生活之中。而故事的取材又多来自于生活之中,僵尸的“清朝官服”形象自然也会形成一定的主流。

为何僵尸片多是以清朝官员形象为主?

首先,要考虑在港片盛行的年代里,投资成本其实是很低的。剧组没有钱,但是又要去刻画人物形象,而当时的清朝戏服又比较多,这反而为他们提供了机会,没有钱去弄大制作的衣服,这些清朝戏服,再加上一些化妆手段以及情景刻画,同样也能渲染出需要的那个环境,因而便让当时的“僵尸”演员们换上了清朝戏服。而这也形成了人们的主观印象,让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历史中的僵尸。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死亡时间小于100年成不了精,超过了500年又会成为魔头。所以只有死亡超过100—500年的尸体才能成为僵尸。按照这样的说法,僵尸的年代应该是1500年—1900年之间,而这之间刚好主要是清朝为主的时代,因此也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而且当时的清朝人下葬,也多会备一身所谓的官服,当然肯定不会像真正当官的那样,而是一些有资产的人,为了满足自己当官的愿望,才有了这样的装备。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寿衣,因此当看到清朝僵尸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生前是个当官的,说不定就是做死后梦的。

同时,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也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的官服是比较直的,没有宽松的感觉,颜色也是比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与汉服的感觉有很大的区别,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尤其是清朝的官服多是暗色,如果按照明朝或者之前王朝的官服,冷不丁弄一身红色,则就没有什么恐惧性,反而是充满了戏剧性。因此,对于清朝官服的选用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含义。

至于香港的影视片为什么会将清朝官员作为僵尸形象,这与时代背景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近代时期,因为清朝政府的软弱,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进而导致了香港的割让。因此,反清复明一直是香港的主流思想,很多人也都同情反清复明的志士,贬低满人,这些尸体也都被安上了满人的角色,而且香港是在清朝手上被割据,因此香港人心里有怨恨,于是就拿清朝调侃,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便以清朝官员来作为僵尸形象。可见,这一形象的塑造,背后也有诸多的历史背景。

至于僵尸为何出现于晚上,这种现象与中国古代的赶尸匠有着很大的关系。客死他乡的远客,需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没有什么有效的快速办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这些赶尸匠们。而白天这样的行为又太引人注目,因而大多数是在晚上行进。而且赶尸匠一般都是两人协作,将尸体架起来,这样看来反而有种在跳跃的感觉,因而才有了僵尸是跳着走的说法。

香港的僵尸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着辉煌的影响力,虽然说有着一定的恐怖元素的存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题材的影视剧反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这样题材的影视剧能够收获诸多的关注度,有着诸多的时代背景的掺杂。

结语

林正英开创了一个经典僵尸片的美好时代,林正英对香港电影僵尸片的贡献永不磨灭。他的僵尸道长形象深入民心,但遗憾的是他在1997年因患肝癌晚期病逝,他的离去也标志着香港电影一个经典黄金僵尸片绚烂时代的终结。此后的香港电影也逐渐少了僵尸片的元素,因为没有人再能将其刻画的那样神似。

如今,依然有不少的鬼怪影视剧的出现,虽然说有了更好的动画效果以及更逼真的僵尸形象,但常常让人提不起兴趣,因为在这些所谓外部条件的加持下,反而让故事缺少了最引人瞩目的内容。